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成熟的突出标志是脚色的形成,戏曲的发展和脚色的发展密不可分,探讨脚色的演化对于戏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净脚在中国脚色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因此,本文将净脚放在戏曲的发展史中,从宋杂剧始到地方戏终来探讨净脚的发展流变情况。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写作缘由。第二部分:《净脚的渊源》,首先理清参军、参军色、参军戏与净脚的来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宋杂剧中的副末、副净、末尼、引戏、装孤非脚色而是杂剧色,其中杂剧色副末才是净脚的直接来源,副净、副末在宋杂剧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三部分:《净脚的形成》,元杂剧之净是戏曲脚色,在元杂剧中处于次要的配脚地位。因为是在杂剧色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元杂剧之净在面部化妆、演出特征、扮演的人物类型方面都带上了浓厚的杂剧色色彩。其主要扮演否定型人物但是也出现了几个肯定性的人物形象。第四部分:《净脚的分化》,南戏之净和丑脚的区分不是很明显,具有“净丑合一”的特征,由于剧本体制的扩大和脚色自身的发展,净丑逐渐分工,传奇之净分化出副脚,其中净的正剧化标志着净脚分化的完成。传奇之净依然处于次要的配脚地位,主要扮演具有独特气质的人物类型,可以分为正面的性情豪放之英雄和反面的大奸大恶之人。折子戏的形成,使得净脚有机会成为一出戏的主脚,逐渐成为和生旦齐驱并驾的脚色。第五部分:《净脚的发展》,脚色制对地方戏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因此根据引入、采用脚色制的不同,打破剧种、地域限制,将地方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地方戏中净脚的发展并不不平衡,且净脚在地方戏中的命名情况也非常繁杂,净脚的命名存在大量名同实异、名异实同以及剧种特有的状况,应该打破字面意思从脚色职能出发来将其归类。第六部分:《余论》,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具体的阐述净脚的发展流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