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较常见,危害性较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在我国,特别是大城市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并在今后仍将稳步上升。结直肠癌起病隐匿,与其他消化道肿瘤相比生长缓慢,转移也比较晚,早期症状多不为患者所注意,一旦出现肠梗阻、触及腹部包块或发现远处器官转移等症状时已非早期。癌症成为致命的疾病,不仅在于癌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更在于其转移能力。可以说,正是转移才使癌症如此险恶。因此,寻找结直肠癌的演进及预后的有价值的病理指标成为早期诊治和提高生存率的首要任务。细胞外基质与基底膜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必须先突破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这是肿瘤细胞向周围浸润的生化基础。所以一直以来都认为恶性肿瘤细胞周围的基质与正常的细胞外基质应该是有区别的,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在恶性肿瘤细胞的周围基质中出现Tenascin的过表达。Tenasci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具有促进和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如细胞粘附、信号处理等,它与其它的细胞外基质分子有着广泛的交互作用,在肿瘤的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体外研究发现Tenascin有促进瘤细胞侵袭潜能的作用。Tenascin-W是Tenascin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在胚胎时期的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在某些成熟组织中亦有少量表达,而在许多肿瘤中有丰富表达。有关Tenascin-W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国外报道较少,国内尚未见报道。目的:1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enascin-w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结直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tenascin-w在上述组织中表达的差异。2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enascin-w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1月术后的病理科保存的结直肠癌石蜡标本78例,并统计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以下项目: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的特点包括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Ducks分期。同期30例腺瘤性息肉石蜡包埋标本、43例溃疡性结肠炎的石蜡包埋标本、14例正常肠粘膜标本。采用免疫化SP法测定78例结直肠癌,30例肠腺瘤性,43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4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Tenascin-w的表达情况。并把Tenascin-w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所有病例中,Tenascin-w的阳性表达定位于间质及肠腺细胞胞浆中,为黄色到棕黄色颗粒。Tenascin-w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定位于癌巢周围基质、肿瘤细胞胞质中。Tenascin-w在癌巢周围基质中的阳性表达为基质呈断线状、连续线状或网状棕黄色着色,细胞中的阳性表达为胞质呈棕黄色着色。2、在正常肠粘膜组织无Tenascin-w表达。3、Tenascin-w在结直肠癌组织与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34>0.0167),Tenascin-w在结直肠癌与腺瘤性息肉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874>0.0167)Tenascin-w在溃疡性结肠炎与肠腺瘤性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123>0.0167),Tenascin-w在上述三种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别。4、Tenascin-w在结直肠腺瘤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各组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167)5、根据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Ducks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不同,Tenascin-w的阳性表达强度有显著差异,根据肿瘤的大小不同,Tenascin-w的阳性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1、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无Tenascin-w表达。2、Tenascin-w在结直肠癌组织、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3、Tenascin-w在肠腺瘤中的表达与组织的不典型增生程度无关。4、Tenascin-w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及Ducks分期相关,可以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生物学指标,对肿瘤的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