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药皮在怀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生产加工过程中常作为废料被丢弃,不但污染环境,也极大地浪费了资源。为合理利用山药资源,减小环境污染,本文以怀山药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四种抗氧化活性分析为导向,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对山药皮的主要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并利用NMR等多种波谱解析方法进行化学结构鉴定,后利用HPLC对XPE液相图谱进行了主要色谱峰指认。同时,我们利用Na NO2-Al(NO3)3-Na OH比色法,对该方法是否适用于山药中总黄酮含量测定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据酚类的化学性质,采取碱提酸沉法,实现了山药皮中主要酚类物质的富集制备。此外,我们对山药皮中已鉴定的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α-糖苷酶抑制活性、RAW 264.7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筛选,具体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XPE和XRE进行DPPH、ABTS+、OH自由基和还原力四种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实验分析,结果表明XPE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XRE。通过福林酚法对XPE和XRE进行酚含量测定,结果表明XPE中总酚含量是XRE的10倍左右,分别为3.55 mg/g和0.36 mg/g,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XPE中含有丰富的酚类活性成分。为进一步明确山药皮中的主要酚类物质的化学结构,通过多种柱色谱及波谱分析,对X PE进行分离鉴定,得到17个化合物,其中8个茋类:batatasin I(1),3,5-dimethoxy-2,7-ph enanthrenediol(2),isobatatasin I(3),dihydropinosylvin(4),batatasin III(5),batatasin IV(6),demethyl batatasinⅣ(7),3,3’,5-trihydroxybibenzyl(8);5个二苯庚烷:(3R,5R)-3,5-dih ydroxy-1-(3,4-dihydroxyphenyl)-7-(4-hydroxyphenyl)heptane(9),(3R,5S)-1,7-bis(4-hydroxyphe nyl)heptane-3,5-diol(10),1-(4-hydroxy-3-methoxyphenyl)-7-(4-hydroxyphenyl)-3,5-heptanediol(11),(3S,5S)-3,5-dihydroxy-1,7-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12),(3R,5R)-3,5-dih ydroxy-1,7-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3-O-β-D-glucopyranoside(13);3个含N类化合物:trans-N-p-coumaroyltyramine(14),N-feruloyltyramine(15),N-trans-cinnamoyltyrami ne(16);1个脂肪酸:(8R*,9R*,10S*,6Z)-trihydroxyoctadec-6-enoic acid(17),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7、11、13、16、17系首次从山药中发现。将上述化合物与XPE在同一色谱条件下进行HPLC图谱分析,对XPE液相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进行了指认,图谱对比结果表明XPE液相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为化合物1、2、16。结合文献调研与前期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山药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茋类及二苯庚烷类化合物,未发现黄酮类成分,与前人报道采用Na NO2-Al(NO3)3-Na OH试剂测定山药皮含有丰富黄酮的结果不符。本文采用Na NO2-Al(NO3)3-Na OH试剂测定总黄酮的方法对化合物1、2、3、11、12、16进行显色反应和全波长扫描测定,结果发现除化合物16外,均能与Na NO2-Al(NO3)3-Na OH的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且在510 nm波长下有明显的吸收峰,实验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其黄酮含量的测定,Na NO2-Al(NO3)3-Na OH显色法不适用于测定山药中总黄酮。我们利用山药皮中酚类物质酸性的化学特点,采用碱提酸沉法,实现了山药皮中酚类物质的富集制备。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碱性溶液对山药皮中酚类物质的提取差异不大,其提取率却随碱液碱性的不断增大而显著升高,其中5%Na OH对山药皮中的酚类物质提取率最高,为0.44%,且HPLC分析图谱表明,提取物的主要色谱峰为化合物1、2、3。对化合物1、2、3、7、8、10、14、16进行α-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研究,结果发现,与阳性对照相比,化合物8、14具有促进α-糖苷酶的作用特点,而其余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抑制酶活性,表明山药皮中的不同小分子物质对血糖具有调节作用。利用CCK-8法,检测化合物2、3、7、9、12、14、16的RAW 264.7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发现,与空白组相比,化合物2在6.25μg/m L时即表现出明显的促进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率为212.51%;化合物3、9、16(>100μg/m L),化合物7、12、14(>200μg/m L),化合物2(>25μg/m L)表现出一定的抑制细胞增殖活性。对化合物2、3、7、9、12、14进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均无酪氨酸酶抑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