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口译教学领域,课程内容通常需结合口译活动的不同领域和场景设置。然而目前学界对典型口译活动的认识不够充分,口译场景与市场结合不够紧密,教材对口译活动难度区分不明显,影响了口译教学效果。2018年,教育部连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开创性地包含了口笔译量表。口译量表中的口译能力通过不同领域、场景、级别的口译活动得以体现,为进一步探究口译活动提供了良好基础。当前在口译实践教学和口译服务需求领域中,联络口译活动占据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旨在探究联络口译活动的典型场景,验证典型联络口译活动等级划分的合理性,以期为口译量表中与联络口译相关的描述语修正提供参考,促进其在口译教学测中的运用。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探讨了中国语境下的典型联络口译活动场景。第二阶段借鉴语言测试学中的项目反应理论,验证难度分级进而区分不同水平的口译能力,具体指标包括项目难度值、过度拟合值、分离系数和项目难度分布图。基于此,本研究提出2个研究问题:1)口译量表中,典型的联络口译活动场景是什么?2)典型联络口译活动等级设置的合理性如何?为回答2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具体包括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回答研究问题1,研究者共收集了236份问卷,受试包含翻译专业本科学生、翻译硕士、翻译学硕士、职业译员和口译教师。依据挑选原则,平均值大于等于3的典型场景可列为典型联络口译活动,共17种。为回答研究问题2,研究者开展了另一轮问卷调查。最终收集到137份问卷。Rasch分析结果显示,数据的outfit Mnsq平均值为.98,表明数据与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题项分隔系数为4.38,表明17个题项可被划分为4个等级区间。该17条描述语在口译量表中涉及3个等级层次,与原等级分类层次数相比较,该结果表明典型联络口译活动的等级设置较为合理。针对3条调查结果显示等级区间高于原等级区间的描述语,研究者采用访谈法,对可能影响访谈对象理解描述语的因素进行了内容分析,得出描述语修改意见。结果发现,描述语本身存在描述过于宽泛的问题。建议在修订描述语的过程中,需细化形容词、副词、动词和名词在内的描述语内容,关注口译表现与对应等级之间的匹配关系。理论层面,本研究厘清了联络口译的概念,有助于加深学界对典型联络口译活动及其难度分级的认识,促进口译自主学习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发展。现实层面,本研究中对典型联络口译活动及其难度的界定,能够规范指导口译教学,促进教学与口译市场需求接轨,为口译学员和教师的口译实践提供指导。最后,本研究作为CSE口译量表验证研究的一部分,可促进CSE口译量表的进一步验证以及其在口译教、学、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