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6月到2017年4月,利用无线电跟踪技术,对黑龙江泰湖国家湿地公园繁殖的白琵鹭进行定位、追踪和现场调查,获得不同时期(繁殖期、迁徙期、越冬期)白琵鹭栖息地生境数据。选择黑龙江泰湖国家湿地公园(繁殖期)、吉林月亮泡、山东烟台、山东乳山(迁徙期)和江苏高邮湖(越冬期)等五个栖息地进行研究;并利用SPSS(23)软件对不同时期栖息地植被密度、优势种植被高度、植被盖度、食物丰度、水深、水的透明度以及人为干扰距离等7个主要因子进行比较分析。 白琵鹭迁徙停歇地的湿地类型以芦苇沼泽为主,也有水库、湖泊及河流的浅水区域。白琵鹭停歇点食物丰富,植被大多为芦苇、苔草生长比较茂盛的区域,植被优势种高度49.4~204.3cm,植被盖度50%以上。水体面积占停歇地面积的50%~100%,水质良好,水深10~30cm,透明度在10~30cm左右。白琵鹭栖息地人为干扰距离为90~300m,但人为干扰强度低。 通过SPSS(23)软件进行栖息地生境的主成分分析,白琵鹭在繁殖期、迁徙期以及越冬期对于环境的要求略有不同。在繁殖地影响最大的为植被高度和食物丰度,主成分贡献率为49.892%;在停歇地主要影响因子为植被的种类、食物丰度和水的透明度,主成分贡献率为35.617%;在越冬地主要影响因子为人为干扰和食物丰度以及植被盖度,主成分贡献率为40.051%。在不同中途停歇地对于生境因子的要求大致相同,主要影响因子为食物丰度。对5个停歇地进行综合分析,繁殖地综合得分最高,为31.882%,是最适合白琵鹭的生境,其次是越冬地,为27.541%,其余3个停歇地的生境条件较差,为16.646%,说明白琵鹭选择生境条件最严格的是幼鸟生长发育地,其次是越冬地的选择,中途停歇地点的生境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白琵鹭在停歇地停歇时间与植被盖度、食物丰度和优势种高度相关性最高,与人为干扰相关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