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Ⅰ部分针对目前全国各大教材和著作中关于一指禅推法定义及动作要领表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文献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对规范的表述。第Ⅱ部分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进行量化研究,找出手法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肌肉协同运动的规律。第Ⅲ部分基于一指禅推法舒筋通络功效进行手法操作参数优化研究,筛选一指禅推法适宜的人体刺激量,为规范化的手法提供操作参数。通过以一指禅推法为切入点的规范化研究以期建立手法规范化研究的模式,弥补目前推拿手法规范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Ⅰ一指禅推法定义及动作要领的表述规范化研究
目的:通过一指禅推法表述规范化研究,拟定相对规范的一指禅推法定义及动作要领的操作标准,为后续一指禅推法运动生物力学和生物学效应的手法规范化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方法: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对当前《推拿学》,《推拿手法学》教材和相关推拿专业著作,以及文献进行检索,应用统计学方法将一指禅推法定义和动作要领的表述内容进行整理,逐一筛选分析从中找出异同点,对存在矛盾和尚有疑问之处,应用Delphi法以邮件咨询方式进行专家论证。
结果:整理专家意见形成初稿,经反复讨论不断修改完善后,拟定出一指禅推法定义及动作要领的规范化表述终稿。
结论:将文献检索法、Delphi法和统计学方法相结合能较好的发现文献中不规范的表述,解决表述中存在矛盾和问题,有助于形成相对规范的手法表述文本。
Ⅱ一指禅推法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目的: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进行量化研究,找出手法关键技术特征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肌肉协同运动规律。
方法:应用Motion红外三维运动解析系统、推拿手法测试仪、表面肌电信号测试系统同步采集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测试者手法运动学、力学和肌电信号数据。手法操作严格按手法操作标准进行,每位测试者依照自身临床经验按用力大小分轻、中、重三型进行采集,同一手法类型每个实验对象操作2遍,每遍60秒,中间间隔5min。测试结束后,回放采样曲线和数据,选择连续周期稳定数据,用Motion Analysis和MyoResearch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在运动学方面,专家组在维持“沉肩”,“垂肘”状态优于初学组,熟练组介于二者之间。在前臂摆动角度研究,专家组和熟练组随着手法力量增加,前臂摆动角度逐渐增大,而初学组则变化不明显。专家组与熟练组前臂摆动角度95%可信区间在轻度力量为18~24°,中度力量为28~34°,重度力量为27~38°。专家组与熟练组上臂与躯干角度约60~75°范围。各组测试者在不同力量下屈腕角度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度在50~60°之间,专家组的屈腕夹角度数略大于熟练组和初学组,并且变异系数CV较小,趋势较集中,初学组屈腕夹角度数变异系数CV较大,趋势较分散。手法频率比较,专家组和熟练组手法频率随手法力量增加而上升,轻度和中度力量频率在130~165次/分钟,重度力量达到170~180次/分钟,三种力量之间手法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动力学数据观察,各测试者在不同手法力量连续操作过程中,手法周期相似度保持较好,相似度较高。三种手法力量下波形相似度比较,专家组与熟练组波形相似度优于初学组,而专家组和熟练组波形相似度较接近。以总体相似度进行聚类分析,专家组和熟练组手法垂直力曲线可分为两大类。表面肌电信号研究,上肢肌肉积分肌电(iEMG)随手法力量增加而升高。不同肌肉群的iEMG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手法操作的核心做功肌肉群。不同手法力量下iEMG比值比较,专家组和熟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前三位均为尺侧腕屈肌、三角肌、桡侧伸肌群,核心肌肉参与运动方式基本一致,初学组在不同手法力量下iEMG比值前三位的肌肉群各不相同,差异较明显。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之间协同收缩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初学组协同收缩率最大,专家组测试者协同收缩率最小,并且三组协同收缩率随手法力量增加逐渐下降。6min手法中位频率比较,专家组与初学组测试者耐疲劳度较好.
结论:经对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的运动生物力学量化研究,发现专家组和熟练组手法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有共同点,上肢核心肌群运动方式具有规律性,可从上肢关节标记点的空间位置波动度,前臂摆动角度变异系数,肌肉积分肌电比值,中位频率,协同收缩率,手法作用力波形相似度,周期相似度和总体相似度等指标作为评价手法是否规范的参考标准。
Ⅲ一指禅推法操作参数的优化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的临床舒筋通络功效的生物学效应,拟定人体最佳刺激量手法参数。
方法:招募45名志愿者随机分组到9个手法干预处理组中,应用一指禅推法施术于志愿者左侧下肢承筋穴处,操作前后采用软组织肌张力测试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红外线测温仪等设备,测量肌张力、胭动脉平均血流量,PI指数,体温变化程度,从9个不同手法力-时间处理组中筛选出,符合舒筋通络要求即改善肌张力、增益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最佳的一指禅推法动力学操作参数组合。
结果:一指禅推法能有效改善局部肌张力情况,推拿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力-时间交互效应结果中时间主效应的F=0.685,P=0.511,手法力主效应F=0.423,P=0.658,手法力-时间主效应F=1.87,P=0.137,还不能认为不同力量手法刺激和不同作用时间存在交互作用,但九个处理组中以中度力量作用5min时,改善肌张力效果最佳。一指禅推法作用承筋穴上能有效改善胭动脉血流量,推拿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降低血管搏动指数PI,P=0.032。血管内径比推拿前显著增大,P=0.017,承筋穴温度比推拿前显著升高。手法力-时间的主体效应检验,时间主效应的F=2.934,P=0.066,手法力主效应F=0.331,P=0.72,手法力-时间交互主效应F=1.072,P=0.385,上述P值均大于0.05,不能认为在不同力量手法刺激下或是不同作用时间存在交互作用,但作用时间因素两两比较,在10min时增加胭动脉血流量效果最明显。
结论:一指禅推法能有效改善局部组织肌张力情况,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扩张血管内径,提高血管弹性,在中度或重度手法力量,作用时间5min时,改善肌张力效果最明显;重度手法力量,作用10min时增益血流,扩张血管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