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分布广泛。目前,玉米已成为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但云南玉米的生产仍处于国内中低水平。本文从良法的角度出发,尝试通过改变耕作方式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为玉米根系的生长提供一个较好的土壤环境,为玉米产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云南玉米种植土壤多为红壤,土壤贫瘠、耕层浅、理化性状差,难以进行深松,制约了云南玉米产业的发展。深松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分布广泛。目前,玉米已成为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但云南玉米的生产仍处于国内中低水平。本文从良法的角度出发,尝试通过改变耕作方式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为玉米根系的生长提供一个较好的土壤环境,为玉米产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云南玉米种植土壤多为红壤,土壤贫瘠、耕层浅、理化性状差,难以进行深松,制约了云南玉米产业的发展。深松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其目的主要是消除深层土壤压实。本文从降低土壤压实度的角度着手,为云南红壤深松对玉米根系生长作用的
其他文献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多种逆境胁迫,包括生物胁迫(如细菌、真菌、病毒和植食性昆虫)和非生物胁迫(如干旱、高盐和极端温度等)。在这些逆境中,干旱与高盐最为常见,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及质量。与动物相比,植物不能通过运动躲避危害,所以植物主要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与基因调控网络来增强自身对逆境的抵御能力。转录因子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WRKY蛋白是近年来在植物中发现的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研究表明WRKY转
棉花品种天然混杂退化和人为惨假等现象,是引起种子市场混乱和种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给棉农和棉花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维护种子市场的秩序、减少纠纷和经济损失、维护棉农的切身利益,棉花种子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十分必要。当前,棉花杂交种种子纯度和真实性检测是一项关键技术,通过检测不仅有利于对棉花种子销售进行监管,也便于对品种进行保护。据相关统计:中国每年将有超过十几个
江汉平原面积3万多km2是湖北省中稻主产区,其单产和总产在湖北乃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籼改粳是生产条件的改革和时代需求的必然结果。近年来,籼稻种植面积减少,而粳稻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年均增长率达2.31%。然而,湖北的粳稻研究相对滞后,这与目前的生产要求存有距离。主要水稻产区的粳稻种植面积较少,比较适宜江汉平原气候的粳稻品种及粳稻相应的栽培研究也鲜有报道。本课题紧密结合了当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6~8月份,高温与涝渍交替发生概率高。一般天气状况下作物对涝渍的反应以及排水调控长期以来有不乏研究,而对于雨后出现高温天气时作物对涝渍的反应及其后续对产量的影响尚缺乏研究。本文结合该区域水热特点,就雨后棉阳涝渍尚未消除、接着遭遇高温的情形(即涝与高温伴随发生)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揭示高温胁迫下棉花对涝渍的反应规律以及对后续产量要素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农学、土壤学、农业灾害
针对在桔梗人工栽培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本研究对桔梗进行了叶面肥喷施处理。选用12种常用叶面肥(利多丰、一遍神肥、四季绿歌、钾宝、高钙、小叶敌、膨大素、磷酸二氢钾、金宝来、活力素、液肥),从4叶期开始对桔梗进行处理,并于秋季对其进行性状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出6种叶面肥,其中4种(高钙、小叶敌、钾宝、四季绿歌)对主根有增长作用,另外2种(一遍神肥、利多丰)对主根有增粗作用,于第二年进行交叉组合对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春麦区南缘,属早熟春麦区,生育期只有80-90天,不仅生育期短,而且生育前期干旱少雨、后期高温多雨的特殊气候条件,致使在春小麦生育期病害繁多,从而全省小麦的单产水平低于全国的品均水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对吉林省的农业科学研究及新品种育成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研究对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春小麦品种的育种情况,分析我院20世纪60年代至今春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
本研究以具有美国血缘的自选高淀粉玉米自交系JN128、JN154、JN503、JN575和JN583等5个自交系为母本,以国内高淀粉玉米骨干系昌吉7-2、郑22、郑58、Mo17和丹340等自交系为父本,采用分组杂交法进行杂交获得的25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品系产量比较试验、玉米籽粒干基淀粉含量测定、新品种筛选与区域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1)新选高淀粉玉米自交系的淀粉含量在69.9%~76
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 P. Hennings)是生长在一些竹亚科植物种类竹竿小枝条上的一种药用真菌,药用价值极高,应用范围较广,而随着竹黄中竹红菌素(尤其以竹红菌甲素以及竹红菌乙素为主要)——一种极具光敏特性的物质——的发现,人们对竹黄的应用研究越来越重视,同时由于大规模人工采集和原生地生境被破坏,导致其生物多样性资源迅速减少,保护竹黄资源迫在眉睫。为了了解竹黄的生物学特性
铝毒是酸性土壤中限制作物生长最重要的因素。它抑制植物根的伸长,影响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从而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针对植物的铝毒及其耐铝机制的大量研究表明植物通过外部排斥机制和内部耐受机制缓解植物体内铝毒害作用,并在很多耐铝植物中鉴定出大量的铝胁迫响应基因,其中有很多的铝胁迫响应基因是转录因子,但只有Stop1转录因子进行了功能鉴定。因此,关于转录因子参与抗铝逆境胁迫的作用机理
秸秆还田技术是我国目前大力提倡的培肥地力、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技术可否应用在盐碱区域,在盐碱地上进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水稻生产,其对产量及品质有什么样的影响,目前相关的研究仍相对缺乏。本文以扬稻6号和淮稻13两个品种为材料,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盐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程度的盐胁迫对水稻的表观形态影响程度不同,在土壤含盐量较低时(大致0.06%以下),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