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药物研发领域,水难溶性药物占新开发或新合成药物的绝大部分,但该类药物难以被人体消化系统吸收,生物利用度很低。减小药物颗粒尺寸到纳米尺度范围,是一种提高水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灵活有效的候选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溶剂-反溶剂法是近年兴起的一种药物纳米化的有效技术,但该方法一般需要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导致在制备药物纳米颗粒的后期,对溶剂的移除具有较高的经费投入与技术要求。亚临界水对极性与非极性物质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是一种有效的绿色溶剂。亚临界水的极性与温度直接相关,由于这种极性可调的特性,使亚临界水作为一种新型溶剂而倍受关注。此外,亚临界水作为一种无毒、无害、绿色新型的溶剂,是一种理想的有机溶剂替代品。本文以水难溶性药物泼尼松龙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亚临界水中的溶解度并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亚临界水法作为溶剂,使用溶剂-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出粒径小、形貌均匀的泼尼松龙纳米颗粒,主要内容如下:1.要准确有效地探索泼尼松龙(PDL)在亚临界水中的溶解度,首先研究溶解所需的停留时间对溶解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范围在100~160℃时最适宜的停留时间是25min,其中温度为140℃时溶解所需的平衡时间最长,温度高于140℃,平衡时间开始回落。在最适宜的停留时间下研究100~170℃,5~8MPa范围内泼尼松龙在亚临界水中溶解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压力的变化对药物溶解度影响很小;亚临界水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随之升高,当温度超过150℃时,溶解度呈指数状态增长。相比于常温状态,泼尼松龙在亚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提升了几百倍。在溶解度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介电常数模型,这种模型与亚临界水的性质紧密相关,计算简单、误差范围小,模型的平均误差可以控制在2.5%以内。2.基于1的研究内容成功利用亚临界水法与反溶剂重结晶法相结合制备出泼尼松龙纳米颗粒。研究了亚临界水的温度、溶剂/反溶剂的体积比、反溶剂温度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用量等参数对泼尼松龙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确定最优的实验条件是:以水为反溶剂,亚临界水的温度为140℃,亚临界水/水体积比为1/5,稳定剂为聚乙二醇(PEG),稳定剂含量为0.2wt%,反溶剂为0℃,所制得的最优颗粒粒径在31nm左右。本文使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颗粒的形貌进行了表征,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药物性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PDL与原料药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泼尼松龙的晶型发生了变化,可能是由于其同质多晶型的原因。体外溶出实验表明,泼尼松龙纳米颗粒的溶出度相比原料药有大幅度的提升,在70mim内溶出度可达到93.1%,而相同条件下原料药的溶出度仅为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