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语言事实进行坚实细致静态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三个平面理论从句法结构、语义范畴和表达功能几方面对阜阳方言“可VP”问句作多边研究,并试图在比较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时间和空间两个视界入手,追溯阜阳方言“可VP”问句形式的来源、成因,探求阜阳方言“可VP”问句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同类句式的差异,从而揭示阜阳方言“可VP”问句的类型学蕴含及实质。文章绪言部分主要对方言反复问句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指出前人存在的不足,提出本文的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文章正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静态特征研究,分为三章:第一章从句法平面描写阜阳方言“可VP”问句的结构特点。文章首先把阜阳方言“可VP”问句分为“可VPO”型和“可VP+PRT”型,描述了“可VP”问句的几种形式,其次分析了“可VP”问句的句法分布,再次对状语与“可”的句法位次进行探讨,最后对述补结构中的“可VP”形式进行研究。第二章从语义平面分析了阜阳方言“可VP”问句的表义特征。首先对“可”具有显示疑问焦点的功能进行考察,其次对阜阳方言“可VP”问句“体”的时态差异进行探索,文章认为“可VPO”和“可VP+PRT”这两种形式在“体”态的表达上严格区分了“已然”与“未然”这两种对立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最后对“可VP”问句中谓词性成分“VP”的性质进行界定。第三章从语用平面考察了“可VP”问句的一些特殊用法。首先考察了以“可”作为“发问词”所构成的一批词的特性,其次讨论了“可+NP”问句形式的实质,最后对“可”的后置用法进行解释。第二部分为动态比较研究,分为四、五两章:第四章从历时、共时角度,对阜阳方言“可VP”问句进行溯源和比较。首先追溯先秦到现代汉语书面文献中“可VP”问句的发展情况,揭示阜阳方言“可VP”问句的成因和层次,并对“可VP+芒”的问题进行讨论,其次从共时平面比较了阜阳方言“可VP”问句与普通话反复问句、是非问句的异同,认为阜阳方言“可VP”问句与普通话反复问句和“吗”是非问句双重对应,最后对阜阳方言“可VP”问句与安徽境内其他方言及吴语反复问句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第五章从疑问句系统架构对阜阳方言“可VP”问句进行定位。首先通过比较对阜阳方言疑问句进行分类,其次对“可VP”问句的归属进行讨论,最后基于共性和个性的类型学思考揭示了阜阳方言“可VP”问句的深刻蕴含。第六章是文章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核心观点,阜阳方言“可VP”问句是历时与共时层层覆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