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中国经济依旧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不过,在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企业职工工资总体上增长一直很缓慢,大多劳动者没有分享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中国近几年来整体消费和物价水平出现了较快的提升的趋势,我国企业员工薪酬的提升速率跟不上当前物价上扬的速率,由此带来的影响是许多我国一线工人在显示生活中生活水平下降。为更好实现“努力使居民的收入提升和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的发展,工资水平增长和劳动的生产率相同比例增加”的目标,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我国目前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政府在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分配制度改革中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是大多企业管理人员与一线企业职工员工收入差距过大,初次分配中职工劳动报酬比例较低,尚没有形成按照要素分配的分配机制;二是部分企业内部正式职工和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同工不同酬,还没有形成完全按劳分配的机制。三是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员工工资收入差距较大。垄断企业在我国特殊政策保护下工资非常高,而非垄断企业职工工资提升较为缓慢。由此看出,我国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还远没有形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在对企业职工工资分配的监管不到位,企业分配不规范,工资决定机制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严重不和谐,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员工队伍的稳定,影响到企业长远发展,而且还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消费需求不足,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显然,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贯彻落实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线员工收入合理提升的机制,提升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