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代谢及肉品质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feng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脂肪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苏尼特羊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等技术探究两种不同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酶含量的差异,建立脂肪代谢与肉品质的联系。并通过人工驱赶增加舍饲羊的运动量,探究运动对脂肪代谢及肉品质的影响机制,为日后通过增加舍饲羊运动量进而改善羊生长性能和羊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羊肉品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后发现,放牧羊的活体长显著高于对照组羊(P<0.05),胴体重、胴体高、骨肉比、屠宰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肉品质指标中对照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中p H0、p H24值均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对照组股二头肌中的红度值(a*)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剪切力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放牧组苏尼特羊的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γ-亚麻酸和α-亚麻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放牧组羊血浆中TC、T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其脂肪代谢相关酶含量和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后发现对照组背最长肌中FASN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放牧组羊背最长肌中FASN、HSL、PGC-1α、PRDM16和UCP-1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以上结果表明对照组羊肉色泽更优,嫩度更好,放牧组苏尼特羊营养品质更高,其脂肪代谢水平较高。通过增加舍饲羊运动量探究苏尼特羊品质变化和脂肪代谢机制后发现,运动组活体高、屠宰率、肉骨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背膘厚显著低与对照组(P<0.05)。对照组背最长肌的剪切力、亮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均显著高于运动组(P<0.05),运动增加了饱和脂肪酸的沉积,显著降低了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沉积(P<0.05)。运动组血液中TC、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内脂肪和肌外脂肪中脂肪代谢酶(ATGL、HSL和FASN)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PPARγ在运动组苏尼特羊的肌肉部位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中FASN和HSL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表明运动促进了机体脂肪代谢水平。肌肉部位和脂肪部位中PRDM16、UCP-1和PGC-1α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表明运动促进了部分白色脂肪的“棕色化”,增加机体整体能量代谢水平。因此运动提高脂肪代谢水平进而影响脂肪沉积和脂肪酸组成可能原因是增加机体脂肪代谢调控基因和酶含量,同时促进部分白色脂肪“棕色化”,增加线粒体生物发生和机体能量代谢水平,致使肌外脂肪沉积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
其他文献
为探讨不同森林类型地表死可燃物潜在燃烧性及对森林火灾的响应机制,本文以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兴安落叶松林、白桦-山杨混交林、蒙古栎林等5种森林类型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50块样地,对样地内的林分、立地因子及地表死可燃物载量进行调査,测定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燃点、热值、灰分等理化性质,建立地表死可燃物总载量与影响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地表死可燃物进行燃烧性评价
本文以神府东胜煤田采煤塌陷区常见固土植物种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为研究对象,采用TY8000伺服控制试验机,研究循环荷载对其1-5mm根径范围内直根、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抗拉、抗拉剪组合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及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特性。本研究能够充实根系固土力学机制,为神东矿区植被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循环荷载不改变紫穗槐直根、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的力学特性与根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效益,同时也排出了大量的有机废气,其中含有VOCs的废气是较为严重的一项,不但污染了大气环境,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而由挥发性有机物所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当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木材加工过程中,木材干燥作为生产的第一步,总会伴随着木材特定VOCs废气的产生。本文选择木材干燥过程中VOCs含量相对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α-蒎烯
木材干燥是林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整个生产过程中耗能最多、污染较严重的一环。虽然我国木材干燥整体水平已经很高,但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多的工艺还是常规干燥,这就导致该环节干燥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大部分工厂对于干燥过程中的废气无净化吸收处理设备,木材干燥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其中部分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严重超标,对大气环境以及操作人员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自
气候变暖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问题,土壤CO2通量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干旱半干旱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类型极为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的中段,是干旱半干旱区域,属山地森林、灌丛-草原复合生态系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作为大青山前山的主要造林树种主要森林类型,是该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全球变暖的气候大背景下,为
木结构建筑具有环境友好特性和良好的抗震性能,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但是木结构建筑易遭受风灾损毁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特别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目前我国现代木结构建筑对于抗风性能方面的研究甚少。为降低台风损毁木结构建筑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大对木结构建筑抗风性能的研究。调查表明:屋盖与墙体连接节点(Roof To Wall Connections,RTWC)是木结构建筑在高风荷载地区最易发生损坏
为了对科尔沁右翼前旗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林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现地调查和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结合林场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2016-2018年林地变更资料,分析森林资源现状和相应的森林资源经营技术,结果表明:(1)国有林场包括水源保护、防风固沙、用材林、经济林4个经营区,有林地面积244227.9 hm2,灌木林面积95401.4 hm2,森林覆被率94
本研究以来自8个种源地的蒙古莸为试材,对不同种源蒙古莸进行了生长物候的观测,形态特征和抗寒生理特性以及寒冷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旨在探讨不同种源苗木生长形态特征差异,研究蒙古莸抗寒机理,评价不同种源苗木抗寒能力,找出蒙古莸抗寒性强的个体的形态特征,为蒙古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为日后品质优化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蒙古莸开花物候的始花期最多相差19d,可分为早花型与晚花型,XS、
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土壤呼吸是土壤碳排放的重要环节。全球增温背景下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碳的排放,对于精确核算地区碳收支至关主要。本文采用开顶增温室(Open-Top Chamber,OTC)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进行模拟增温,研究气温升高对土壤呼吸季节变化、月变化、昼夜变化规律的影响
本文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固定样地,运用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研究蒙古栎次生林的直径分布特征;采用Weibull分布、Gamma分布、Logistic分布和Normal分布4种分布函数对蒙古栎次生林的直径分布规律进行拟合检验,选出最适合描述蒙古栎次生林直径分布的分布函数;结合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曲线等,分析了蒙古栎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动态变化,并采用点格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