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表明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融资方式有着不同的治理效应。债务融资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关于债务契约治理效应的研究近年来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我国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债务融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上,缺乏多视角的系统性研究,而且所研究的债务大多被视为“同质”的,即没有区分不同的债务来源和不同的债务期限在公司治理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本文从代理成本的角度,考察债务融资对股权代理成本、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成本的影响,试图区分不同类型和不同期限的债务对管理层私利及控制层私利的影响,并判断治理效应的动态变化。首先,本文在理论上完成对债务契约治理效应的再认识,对公司治理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债务契约治理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从而建立本文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运用2005~2010年460家样本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债务契约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债务对两类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债务来源、期限结构对债务治理效应的影响,以及考察在新金融监管背景下债务治理效应是否有所改善。实证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并没有发挥相应的治理作用,资产负债率与两类代理成本之间呈现微弱的正相关关系;(2)从债务来源看,银行借款与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商业信用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而企业债券与代理成本之间并无显著的关系;(3)从债务期限看,短期负债与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长期负债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不显著;(4)从时间角度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治理效用有改善的趋势。最后,结合我国债务约束软化、债券市场不发达、破产机制不健全、契约设计不完善的实际情况,为上市公司进一步改善债务治理效应、优化债务政策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