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s),吉非替尼(易瑞莎),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并使众多NSCLC患者受益。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肺癌组织EGFR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但是其并不能有效预测吉非替尼治疗疗效[1]。Lynch[2],Paez[3],Rosell[4]等均报道EGFR基因突变可作为EGFR-TKI疗效预测的指标,对突变型肺癌,EGFR-TKI的治疗有效率达50%以上,而且此基因突变90%发生于EGFR19,21外显子,因此检测EGFR外显子突变对指导吉非替尼治疗NSCLC有显著作用。多项研究亦表明不同种族不同地域EGFR突变率发生有明显差异[2-4]。已有研究表明EGFR呈现高度多态性,而且其表达受其多态性调控,特别是intron1(CA)n与EGFR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5],但有关intron1(CA)n与EGFR突变的关系还未见有系统的分析研究。为评估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情况我们检测了129例NSCLC患者新鲜或石蜡包埋组织EGFR19、21外显子基因突变,intron1(CA)n多态性,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预后的关系,为NSCLC患者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19、21外显子的基因突变发生率和突变类型,第一内含子(CA)n(intron1(CA)n)多态性与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的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患者的预后。 方法: 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2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新鲜癌组织或石蜡包埋组织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intron1(CA)n多态性,观察129例NSCLC患者生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 129例肺癌患者中,共有35例发生EGFR基因突变(27.1%),其中EGFR19外显子上发生突变有21例(16.3%),EGFR21外显子上发生突变有15例(11.6%),一例患者同时有EGFR19、21外显子突变。EGFR intron1(CA)n出现频率最多的等位基因为(CA)20(50/129,38.8%),其次为(CA)16(34/129,26.4%)。短(CA)n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特别是19外显子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19),但与21外显子突变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6与19外显子突变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女性、非吸烟、腺癌及中高分化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男性、非腺癌、吸烟及低分化者高,分别为41.3%、37.3%、44.3%和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0、0.000、0.003)。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NSCLC患者中女性、非吸烟、腺癌、中高分化是引起EGFR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P=0.008、0.008、0.000、0.00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SCLC患者EGFR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型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intron1短(CA)n与长(CA)n NSCLC患者总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CA)n多态性不是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1)舟山海岛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27.1%,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44.3%; 2)舟山海岛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第一内含子(CA)n出现频率最多的等位基因为(CA)20,占38.8%),其次为(CA)16,占26.4%,短(CA)n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特别是19外显子突变; 3)EGFR突变在女性、非吸烟、中高分化及肺腺癌患者中多见,但与总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检测EGFR基因突变可用于预测EGFR-TKI治疗NSCLC疗效; 4)EGFR第一内含子短(CA)n,特别是(CA)16重复序列可能是影响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