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O55:H7在吸附HeLa细胞条件下的比较转录组学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723694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都是常见的人类肠道致病菌,主要引起人类(尤其是儿童)畸形肠胃炎。EHEC和EPEC在感染宿主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吸附在上皮细胞表面,都属于非侵袭性的致病菌。这两类致病菌紧密粘附到肠道上皮细胞的主要机制是相似的,通过促进宿主细胞骨架重排诱发形成A/E(attaching and effacing)损伤。A/E损伤以致病菌破坏刷状缘的微绒毛,形成基座结构并紧密粘附在宿主细胞上为主要特征。当EHEC和EPEC紧密粘附到宿主细胞上后,就会利用Ⅲ型分泌系统向宿主细胞中注入毒力因子。这些毒力因子影响宿主细胞的细胞骨架结构和信号通路,从而引起人类疾病。EHEC和EPEC有三个明显不同的毒力特征:第一,EHEC能够产生志贺毒素(Stx1和/或Stx2)对肾脏造成损伤从而引起溶血尿毒综合症,而EPEC不产生志贺毒素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引起婴幼儿腹泻;其次,EHEC侵染大肠而EPEC侵染小肠;第三,少于100个EHEC就能够引起成年人疾病,而EPEC的侵染计量要高得多,大约108-1010CFU。目前,造成EHEC和EPEC致病性差异的相关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大肠杆菌O157∶H7是典型的EHEC菌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大肠杆菌O55∶H7属于EPEC,其毒性较弱,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引起婴幼儿腹泻。进化分析显示EHEC O157∶H7从一个低毒性的不产毒素的EPEC O55∶H7祖先进化而来。这一祖先含有LEE致病岛,能够通过诱导A/E损伤引起人类腹泻。其中的一个后代分支获得了编码志贺毒素的噬菌体片段和大的毒性质粒pO157,改变了O抗原类型(从O55到O157),同时丢掉了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和发酵山梨醇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连续的事件最终进化形成了今天的EHEC O157∶H7。虽然,EHEC O157∶H7和EPEC O55∶H7进化关系近,但两者之间的致病能力相差甚远。目前,EHEC O157∶H7和EPEC O55∶H7毒性差异的分子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RNA-seq技术全面的分析了EHEC O157∶H7和EPECO55∶H7在吸附HeLa上皮细胞时基因表达变化图谱,鉴定出了表达变化趋势一致(都上调或下调)的基因和表达变化趋势不一致(在一株菌中上调,在另一株菌中下调或不变,反之亦然)的基因。根据RNA-seq结果,我们发现吸附上皮细胞之后,EHEC O157∶H7中的生物素合成基因表达水平都有明显升高,然而这些基因在EPEC O55∶H7没有明显变化。我们随后检测了生物素对EHEC O157∶H7和EPEC O55∶H7吸附能力和毒性基因表达的影响。高浓度的生物素抑制EHECO157∶H7吸附HeLa上皮细胞的能力和毒性基因表达,但对EPEC O55∶H7毒性基本没有影响。进一步的实验证实,生物素对EHEC O157∶H7吸附HeLa上皮细胞的能力和毒性基因表达的调节是通过birA基因介导的。为了探究BirA是通过直接方式还是间接方式调节E.coli O157∶H7毒性基因表达,我们应用ChIP-seq技术在EHEC O157∶H7 EDL933基因组上寻找可能的BirA结合位点。我们共找到了56个BirA结合位点,其中包括已知的位于bioA和bioB基因之间的bioO位点。根据ChIP-seq结果和随后的双缺失,以及毒性相关实验,我们证明BirA通过间接的方式调节EHEC O157∶H7毒性基因的表达,并且这一过程依赖于全局调控因子Fur。总结所有结果,我们提出了一条以生物素为信号的毒性调节通路,这一通路需要BirA和Fur调节蛋白的参与,在低生物素的大肠中允许激活毒力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加EHEC吸附上皮细胞的能力;相反这些毒力基因在高生物素的小肠中表达受到抑制,因此有效的避免了EHEC吸附上皮细胞。我们的研究第一次发现细菌中普遍存在的BirA调节机制除了调节生物素的合成之外还参与调节其他的生物学过程,比如EHEC的毒性。EHEC通过这一毒性调节机制来识别其最佳的克隆位点,这对于EHEC进化成为大肠致病菌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还发现给小鼠喂食富含生物素的食物能够有效地降低EHEC在小鼠肠道中的吸附能力,因此生物素可以作为一种食品添加物用来预防和控制EHEC的感染。
其他文献
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无轴承电机,定子槽内嵌套有两套绕组(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可以产生驱动负载的电磁转矩和支撑转子的径向悬浮力,与无轴承永磁同步电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50个甜菜品种(系)的形态、光合特性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重和光合速率、叶面积相关性表现极显著,并且呈明显的正相关;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叶面积也呈明显正相关;锤度和根重、气孔导度、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及蒸腾速率呈负相关;叶片厚度和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负相关。根据这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同时对这些甜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RAPD分析,以探讨它们彼此之间
该文以甘肃省的忍冬属(Lonicera Linn.)和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和为研究对象.主要目的在于阐明:(1)锦鸡儿属和忍冬属植物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对电能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相结合的发电方式已被公认为是改善电能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主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综合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配电网发生故障后,越来越多的信息涌入调度中心。这些信息由于数量巨大,以及其不确定性及不正确性,甚至部分重要信息缺失,将可能导致诊断结果的不准确甚至错误。为了解决诸如上述的问题,本文是通过分析粗糙集理论和RBF神经网络算法,然后将这两种算法充分结合起来找到个一种最优方法对配电网的进行故障诊断。首先利用粗糙集理论对不完整数据及不精确知识的处理方法,将涌入
该文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试验菌株,通过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生物浸出作用的系统研究,分析和探讨了细菌浸出条件、细菌吸附及浸铜作用机理;并针对经驯化培养的浸矿菌所具有的
随着智能电网的提出,相关的它的研究一度成为各国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其中,智能电网暂态电能质量问题作为随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而暴露出来的新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暂态电能质量扰动的危害也日益凸显,其中短时电压下降与短时电压中断等,直接造成用电设备不正常运行;系统瞬时故障,如振荡暂态与冲击暂态,易造成设备绝缘破坏等。暂态电能质量的治理被提到议事日程,而治理暂态电能质量的
该研究选用自身表达Nurr1基因的MN9D细胞研究激活内源性Nurr1表达的信号机制及其对TH表达的影响:同时,应用自身不表达Nurr1基因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研究外源性Nurr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力系统的稳定越来越多的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电力能源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电网的发展,电力变压器
当今,我国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电网供需出现紧张局面。因此,加大对电网投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