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以郑州市东南象限样带为例(样带起点为郑州火车站,以京广铁路为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各延伸3km,至谢庄车站后继续向东南方向延伸样带至郑州市域边界),在郑州市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市2008年航片及野外调查数据,对研究区域绿色空间景观类型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农田、果园、林地、草地、苗圃、菜地、水域、城市绿地和待建地9种类型。为了对比城乡差异,人为将研究范围划分为六个梯度区(每6km为一个梯度区),选用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景观分维数等指数对绿色空间进行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得到各梯度区景观格局特征,通过对不同梯度区绿色空间格局梯度变化特征的分析,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对策,为郑州市城乡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绿色空间景观构成分析结果表明,绿色空间沿梯度方向空间分布总体呈升高的趋势,各梯度区绿色空间占有比例分别为16.54%、47.40%、82.45%、87.55%、76.06%、89.06%;各梯度区绿色空间构成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中心的绿色空间构成以城市绿地为主,边缘区的绿色空间构成以农田、果园为主,乡村以农田为主。说明城市空间的扩展方向和经济结构直接影响绿色空间景观类型的构成和比例。
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各梯度区绿色空间景观特征差异很大。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沿梯度方向的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人类的干扰程度随着距离城市在空间上由近向远逐渐减弱,在远离市中心的方向,景观类型更趋于随机分布。研究区域的景观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绿色空间破碎化程度沿梯度方向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斑块面积逐渐变大。其中城市中心和近边缘区景观破碎度最大,说明受城市化干扰程度最深,土地利用方式最复杂,生态稳定性最弱。平均形状指数沿梯度方向呈增大趋势,表明远离城市中心的区域物质交换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这些格局变化特征说明城市化影响会使绿色空间格局破碎化严重,生态稳定性减小,环境质量恶化。受城市化干扰越小,绿色空间分布越随机,斑块形状越复杂,生态稳定性越强,生态服务价值越高。
绿色空间格局指数与城市化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多样性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形状指数、分维数等)与城市化干扰具有高度相关性。根据相关模型可知城市化程度与绿色空间格局存在以下相关变化规律:城市化干扰越大,景观多样性越小、分离度越大、斑块形状简单规则、生态稳定性越低。说明控制城市空间扩展,减少城市化干扰是维护绿色空间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结合调查发现,当前城乡绿色空间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质下降、农田面积减少、河流水质污染、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绿化质量低下等。针对以上问题,以景观生态学规划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绿色空间景观多样性和稳定性为目标,对研究区域绿色空间提出以下优化措施: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城市扩展速度与方式;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打击力度,采用环保方法整治固体废弃物;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不受侵占,引导农民根据实地情况科学种植:加强对水污染的的治理,营建湿地保护区通过自然方式提高水质;增加公共活动绿色空间,建设郊野公园和风景游憩地,提高边缘区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绿化档次与养护管理水平,对铁路、机场港区展开专项绿化规划,构建空气清新、生态和谐的交通环境;运用乡土树种建设生态绿色廊道,构建绿色空间生态网络体系,为城市中心生态安全提供绿色屏障;建立遗址保护区,通过绿色空间体现景观文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