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anslator's Working Psycholog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ention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1987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题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注意与想象工作心理》.论文试图从翻译学与心理学的联系的视角,以翻译主体性为出发点,来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注意与想象两种工作心理.心理学是翻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翻译不但是语言活动,而且是心理活动.翻译的本质是译者在两种文化中,从冲突到磨合再到取舍的心理历程."取舍"就是译者的整个心理活动外化.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心理机制是翻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翻译心理研究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最难得出结论、最难有所建树的部分,是研究翻译主体的心理的关键所在.该文从这两种心理来探究翻译,正是旨在对翻译过程中译者心理机制做出部分尝试性探索.该文开篇,简要探讨了翻译的性质以及翻译心理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该文研究的理论前提.第二章着眼于从心理学和翻译研究两个层面,来分别界定注意与想象的内涵.二者以记忆存储为基点,构成翻译过程参数,由此共同作用于译者的选择.第三章致力于探讨译者注意.文章将译者注意分为:有意识注意和无意识注意.对有意识注意持肯定态度,它是译者能动性的体现,符合译文读者多层次期待心理的需要.而对译者无意识注意则持否定态度,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个人心理、社会心理和文化心理,来揭示其可能造成的种种误译.第四章对于译者想象心理的研究,是建立在文学翻译的两个关键问题之上:意象再造;填补语义空白.想象正是实现二者主要途径之一.但从事物的两面性出发,该文从想象介入、想象偏离两个方面探讨了译者想象可能导致的误译.该文对于译者注意与想象心理的探讨,属于对翻译过程的研究,该文认为只有将翻译过程的研究置于翻译研究的前沿,揭示译者内部心理的活动机制,翻译研究的学科性才能真正得到确立.心理学与译学的结合,为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为建立更为科学,系统的翻译理论体系,建立与翻译实践紧密联系并能指导翻译实践的翻译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出台的《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在我国刑事诉讼法领域正式引进了“有效律师帮助”的概念。“无效律师帮助”与“有效律师帮助”是一对彼此映衬的概念,分析国际上其他法律体系中有关“无效律师帮助”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有效律师帮助”的内涵。  本文首先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欧洲人权法院的相关判例为基础,分析了两者认定“无效律师帮助
作为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核心,胡锦涛同志从当今世界和我国深刻变化的实际出发,充分吸收了古今中外人才理论的成果和思想精华,提出了许多促进我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及时地研究和准确地把握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胡锦涛人才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时代背景主要是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两
学位
穆旦是一位对身体有着深刻体验与深入思考的诗人,身体在其诗歌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是他用来思考自我、个体、群体和社会文化的一把密钥。如今,穆旦研究已引起足够多的重视,不管是在研究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有极大的进步,而且还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整合。在此种背景下,对其诗学的研究和完善,对其诗学理念的阐释和发扬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本文以穆旦的诗歌作品为主,以他的书评、信件、译序为辅,通过对穆旦的人生经历、生命
学位
莲花是宋代诗人和画家都喜爱的题材,由此出现了众多优秀的咏莲诗与绘莲画。宋代是诗画关系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和绘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因此,我们以宋代咏莲诗和绘莲画的相互影响为研究对象。本文以文献搜集与整理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的诗画比较研究,立足具体咏莲诗和绘莲画作品来探究二者相互影响的关系。论文绪论部分交代选题缘起、概念界定、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总述宋代咏莲诗和绘莲画的发展概况,分
学位
中国古代的“苔”包括苔藓、水藻等多种植物,因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到人类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又因其具有审美价值,被纳入文学与艺术领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清汪宪《苔谱》为中心,兼收其他材料,系统化地阐释中国古代苔文化的内涵。论文包括绪论、正文三章和附录。绪论是对本论题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的介绍。正文分为三个部分,从物质生活、文学意象、艺术应用三个方面对苔文化进行研究。  第
学位
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艺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审视其内涵及发展成为树立文化自信、构建民族文化的必经之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依据,中国具体社会环境为现实依据,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文艺领域普遍有所成就,且文艺思想组成部分于个人于整体皆存在内在逻辑关联,具有开创性与引领性。但是,作为首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经历了文化身份与思想认同的转变,接受并坚持马克思主义文
神话作为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后世许多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文艺理论家们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神话的特殊作用,马克思对神话的重要性和神话的地位进行了精准的阐述,这些观点主要体现在他所写的《导言》一文中。在《导言》中,马克思点明了神话论述的重要性,这些论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马克思指出了希腊神话对于希腊艺术的影响作用:希腊神话作为希腊艺术的“土壤”和“
学位
中古山水诗学作为古典诗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本文以谢灵运、谢朓、王维、杜甫四位最能体现中古山水诗学史变迁节点的诗人为线索,以“情景论”这一山水诗学核心观念为焦点,探讨中古山水诗学的理论内涵及内在规律。谢灵运一方面受“借山水以化其郁结”的玄学观念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佛学“赏心”观念影响,化虚玄之景为实地山水,山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独立审美客体,郁结之情也借“赏心”而消解。谢朓将目光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艺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摹仿论”艺术观是西方最为古老、也最为长久的艺术观。传统摹仿论认为艺术源于生活且摹仿生活。王尔德对此提出质疑和挑战,认为“生活摹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摹仿生活”,由此提出了“颠倒论”。王尔德的“颠倒论”深受唯美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艺术发生论上崇尚“为艺术而艺术”,但他并没有完全割裂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在艺术功用上推崇“仿艺术而生活”,提倡“生活艺术
学位
近25年来,人们一致认为文化包括文化知识,情感态度和举止行为三方面.文化教学存在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解两个层次.传统文化教学停留在文化知识层.近年研究表明文化教学应跨越文化知识层达到文化理解层.同时,三种教学模式.PPP,TTT及TBL深深影响着教育界.80年代以来,由于国内外无数教学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法(TBL)有效可行,因而正逐渐被引入中国基础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在高等院校十分普及,而在中学英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