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艺术——米歇尔·亨利生命现象学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是法国20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现象学家之一,在哲学、神学、政治、文化、艺术,以及心理分析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对现象学的贡献可简单概括为:揭示内在生命作为一种显现方式的优先性,从而把现象学的彻底化运动推向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二战期间,青年亨利应征入伍,参加了法国抵抗运动。这次经历对他后来的思想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因为战争的混乱与杀戮使他开始反思西方社会发展的危机。在亨利看来,西方社会发展的危机根源于西方社会对生命的贬低和遗忘。本文以“生命的遗忘与拯救”为线索,贯穿了生命、科学与艺术三个主题。本文旨在探讨亨利关于生命被遗忘的原因的学说,以及经典现象学为什么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揭示亨利如何试图通过艺术来拯救被遗忘的生命。造成人们遗忘生命的第一个原因是世界的绽出。世界的显现结构是超越,即它总是把事物置于可见的视域中,使之成为可见的对象。在亨利看来,这种显现结构无法把握内在的生命。因为生命是不可见的,无法在可见的视域中现身。当西方哲学把世界的对象-显现视为事物唯一的显现方式时,生命就被遗忘了。造成人们遗忘生命的第二个原因是生命的隐匿。生命的显现结构是内在,即生命在自身之中体验自身和感受自身,这是一种自动感发。生命的隐匿使之无法在世界视域中绽出,因此它无法成为思想的对象。思想在本质上是生命的一种形态。思想对生命的遗忘在本质上就是对自身的遗忘,这是生命的一种自我遗忘。生命的自我遗忘就是生命的自我否定。由于生命的本质在于体验自身和感受自身,所以生命的自我否定实质上就是对体验自身和感受自身的否定。造成人们遗忘生命的第三个原因是科学之野蛮。所谓野蛮就是对生命的否定。在亨利看来,使生命成其为生命的感受自身和体验自身同时也是生命不堪忍受之苦。在经受这种痛苦时,生命产生了“不再成为其自身”的欲望,以求摆脱生命的痛苦。摆脱生命之苦的最好方法是否定一切与生命相关的东西,转而只考察对象本身。以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经典现象学无法完成拯救生命的任务。因为他们把显现仅仅理解为世界的对象-显现,而没有注意另外一种更源初的显现,即生命的自我-显现。现象学的目标是“回到事物本身”。不过,问题在于如何回到事物本身之中?通过显现。因为显现是使一切事物得以现身的先验条件,抛开显现来谈论现象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当显现仅仅被理解为世界的对象-显现,进而现象也仅仅被理解为可见的事物时,经典现象学就把现象学狭窄化为一种世界现象学,从而错过了不可见的生命现象。亨利试图通过艺术来拯救被遗忘的生命,这赋予了艺术不同于经典现象学所理解的新内涵。在揭示生命的工作中,艺术扮演了一个双重的角色。首先,在一个把存在狭窄化为在世界中存在的时代,艺术向我们揭示了另一种被遗忘的存在,即内在的生命。其次,艺术不是以表象的方式向我们揭示生命,而是使我们在自身之中体验到生命的确定性。也就是说,艺术不是一种揭示生命的中介或手段,而是生命的一种形态。在这种形态中,不但可以让人们体验到生命鲜活的律动,而且生命自身也得到了转化和生长。由于艺术是生命的一种形态,艺术揭示生命就是生命的自我揭示。
其他文献
从宏观生物体到微观分子的非对称性结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这些非对称性形貌和不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生物体的生存、传播、生长以及生命活动中的催化、定向运动、能量输运等过程都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非对称性形貌或不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胶体微粒通常被称为Janus微粒。独特的结构使Janus微粒在乳液稳定、乳液聚合、结构液滴、流体器件、双连续乳液凝胶、油水分离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些应用又主要是由Ja
学位
生物体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主要通过线粒体呼吸过程由氧气转化而来,参与和贯穿了整个生命过程,并在调节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物体内,活性氧调控着多种生理或病理进程,如信号转导,炎症,癌变以及神经退行性损伤等等。研究证明,肿瘤细胞会比同类正常细胞产生更高水平的活性氧,而且对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依赖性也相对更强。通过外源性的干预措施,例如产
学位
文字是信息交流及感知客观世界的重要载体,也是认知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自然场景图像中包含大量具有明确语义的文本信息,是描述与理解图像场景内容的关键线索。比如街景图像中的门牌号、广告牌、交通标志等。有效地识别这些文本信息是实现图像搜索、盲导航、自动驾驶、多语言翻译等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关键前提,也是这些计算机视觉任务能够落地务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自然场景图像的文本识别已经成为最有
学位
丹尼尔·笛福是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早期英国著名作家,享有“英国小说之父”和“现代报刊之父”的美名。笛福生活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过渡期,他的著作成为研究这一时期英国历史的重要史料。笛福一生经历坎坷,曾经商、办报、担任政府作家和密探,晚年同时从事小说和新闻写作。哈贝马斯称笛福是第一位真正把“党派精神”变成“公众精神”的职业报刊撰稿人。借助笛福作品这扇窗口,新闻报刊和文人写作与18
学位
强大的信息处理和无处不在的计算对于所有的机器和生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构建人造的分子信息处理系统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蕴藏在生命之中的智能提供潜在的帮助。沃森-克里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赋予了DNA优秀的识别能力和组装能力,而这些促进了构建DNA计算机来达到智能系统。尽管过去二十多年中,科学家们付出了许多的努力来构建DNA运算系统,然而目前DNA运算系统仍受困于不良的整合效率、复杂的设备结构和有限的功能。
学位
第一部分、骨矿化前体的形成机制研究目的:明确天然骨矿化发生过程,探究骨矿化前体的来源,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材料和方法:收集处于发育不同时间点的C57B16小鼠胚胎,制作石蜡切片,对组织切片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以明确顶骨发生时间;自顶骨发生时间点开始,每隔0.5天收集胚胎顶骨,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观察分析胞外胶原矿化过程,成骨细胞超微结构及矿化前体形成转运等;采用X射线能谱(EDS)元素分析
学位
河道变化情况与变化趋势是河道防洪、通航、水文等分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河道水情复杂和险工险段处,其河床变化复杂,规律难寻,对通航安全、防洪排涝、水利工程设施稳定性等影响深远。根据具体实测数据研究了多波束测深体系在河床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探索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内河河底地形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方法,形成了一种基于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河底地形数据进行河床变化的反演分析的思路。
期刊
人们常常将生态问题误解为环境问题,但事实上,生态问题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表征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历史地看,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工业生产紧密相连。因此,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有关自然恶化方面的记载,描述的都是环境问题,而不是生态问题,生态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要想全面而透彻地理解生态问题,不仅要了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基础,更要厘清生态问题的发生机制。前者要求我们走进生态学的
学位
研究背景: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灌注是IHD的重要治疗措施,但血流灌注的恢复有时会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因此,有效减轻IRI对治疗IHD具有重要意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细胞治疗的重要
学位
晚清时期,是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内忧外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道德风俗亦发生嬗变,官德败坏、士习恶劣、民风浇漓,旧的纲常礼法严重束缚人的伦理精神的更新。面对严重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危机,本着仁民爱民之心,在继承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础上,宋恕对不合时宜的道德风俗极力予以批判,并提出一系列改造的建议和举措,更是创下一些别具特色的重塑国人伦理精神的特色教化之道,给我们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