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试验首先以11个不同品种的谷子为材料,在种子萌发期通过18%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某些生理指标来评价谷子萌发期的耐旱性。然后选取抗旱性和敏感性的品种,对其进行种子萌发期、幼苗期和大田成熟期的抗旱性鉴定及评价。通过测定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种子萌发42h内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对赤霉素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的分析来研究干旱对谷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PEG模拟干旱条件下,测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首先以11个不同品种的谷子为材料,在种子萌发期通过18%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某些生理指标来评价谷子萌发期的耐旱性。然后选取抗旱性和敏感性的品种,对其进行种子萌发期、幼苗期和大田成熟期的抗旱性鉴定及评价。通过测定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种子萌发42h内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对赤霉素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的分析来研究干旱对谷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PEG模拟干旱条件下,测定谷子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萌发指数和相对胚芽、胚根长。研究结果表明,晋谷45的相对发
其他文献
近几年环境变化剧烈,极端天气出现频繁,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干旱,从而引起农作物减产。尽管许多作物在长期进化中具有一定的抗旱性,相比其他作物,大豆是需水量较高的作物,因此深入研究其应答干旱的分子机制为将来选育抗旱型大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转录因子在植物抗旱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在大豆干旱应答的机制中起到何种重要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室基于RT-PCR技术克隆得到
本文以二倍体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碱琼脂糖凝胶涂抹幼苗茎尖生长点的方法对其进行多倍体诱变,研究亚洲棉同源四倍体种质创新的诱变浓度与诱变时间,并对获得的诱变株进行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最佳诱导参数:浓度0.1%、时间1d,诱变率达42.31%,效果最好。2与对照相比,诱变株幼苗中胚轴瘤状凸起,部分真叶成簇出现,子叶大且厚,真
本文以晋旱125×昔野501杂交后代群体85个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其亲本及其他有亲缘关系或有野生种质的材料22份为对比,对它们的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研究它们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与各种性状变异的关系,来指导后代群体中优良株系的选择。研究结果如下:1.晋旱125×昔野501杂交后代群体各性状变异丰富且幅度较大,有很大选择潜力。但在许多重要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很难从群体中选择
本研究以母本晋大73和父本RR1及其杂交后代34个品系为实验材料,首先在苗期时对母本—晋大73与父本--抗草甘膦大豆RR1喷施草甘膦溶液(浓度为1%),之后通过每天采集叶片测定晋大73和抗草甘膦大豆RR1两者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之后检测了亲本及34个后代对草甘膦的抗性;然后对亲本及34个后代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了Quantity One、Excel、SPSS等软件,对亲本及34个杂交后代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是一种新型油料作物,种子油富含α-亚麻酸(一种健康有益型ω-3脂肪酸),被认为是深海鱼油(高含ω-3脂肪酸)的良好替代品。解析紫苏种子油及其脂肪酸成分的生物合成机制,可获得有关种子油脂,特别是α-亚麻酸高水平合成积累的新知识,有助于建立紫苏种子油脂品质改良和其他大田油料作物富含α-亚麻酸新种质品种培育的新途径。本文以有代表性的7个紫苏种质为试材,分析发育
玉米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提高玉米质量及产量对保障国民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大意义。玉米产质量的提高涉及很多因素,其中施肥是一项重要因素。玉米叶片是玉米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90%~95%的生物产量是通过叶绿体在光的作用下由光合作用制造的。叶在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中起着决定作用,叶片生长的好坏、颜色的深浅及叶的大小直接影响玉米籽粒的产量。因此,研究玉米叶片品质优劣与施肥种类及施肥量的关
本论文以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丽珠黄芪基地的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种不同光膜设置:蓝光、黄光、白光,自然光为对照,分别对三年生、五年生、六年生黄芪的营养生长、生理生化指标、三种主要次生代谢物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黄芪单株经济产量变化进行研究,旨在筛选能有效提高黄芪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光质条件。研究结果如下:1.黄芪根中SOD,POD在整个生长期内平均活性表现为:黄光>蓝光>自然光>白光;黄芪地上部分SOD,
糜子(Panicum milaceum L.)是世界上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近年来发现的几个株系表明该作物于一万年前就在中国北方种植。糜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极强的抗旱耐瘠特性。此外,糜子的分布极为广泛,几乎遍布我国各个省份。糜子的主产区基本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本研究利用15对SSR引物对80份来自我国16个糜子主产省份的不同生态型糜子品种进行地理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试验
本试验以紫花苗蓿与无芒雀麦为供试材料,对混播草地牧草刈割的产量性状、质量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草地的饲用价值,为雁门关地区建立豆科和禾本科混播草地,确定最佳混播比例和最适刈割期提供最直接的,接近生产实际的指导。试验结果如下:苜蓿是决定混播草地产草量的主要草种,混播不仅能提高草地生产力,还可以显著提高牧草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草地的固氮能力。株高间行条播均以40cm行距最高,而同
以7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分期播种形成自然条件下光温值差异的方法,系统分析光温因子对玉米生育期及其活动积温需求的影响,明确光温因子与玉米生育期的内在联系,并确定不同光温条件下玉米积温需求的变化规律,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光温条件,实现品种合理布局提供有益的借鉴,2012和2013两年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生育进程加快,全生育期缩短,过晚播种时,全生育期又会延长,甚至不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