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接力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i5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萘酰亚胺衍生物作为传统的染料品种,其研究已经臻于成熟。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发光多集中在黄绿色光区,是理想的荧光探针发光基团;席夫碱类化合物引入C=N结构赋予了其优秀的配位能力,适合作为探针分子的识别基团。本文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以萘酰亚胺基团作为荧光基团,以席夫碱结构作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两种性能优异的探针化合物P1和P5,并研究了其光学性质和探针性能。设计合成的P1是双水杨醛席夫碱结构,通过研究P1的探针性能发现,在四氢呋喃/水(95/5,v/v)溶液中,P1对Fe3+表现出选择性荧光淬灭,且淬灭程度与体系中Fe3+浓度呈线性关系;P1与Fe3+络合生成金属络合物P1-Fe3+,该络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够选择性地被PO3–4增强,体系发光随着PO3–4浓度增加而线性增强;也就是说P1能够连续对Fe3+和PO3–4表现出荧光“开-关-开”性质,说明P1属于接力识别型荧光分子探针。通过统计学方法确定出P1对Fe3+和PO3–4的检出限分别低至1.282×10-6mol/L和1.721×10-6 mol/L;通过滴定曲线、工作曲线和质谱解析等多种途径确定了P1与Fe3+配位的化学计量比为1:1;同时设计了三种辅助配体P2、P3、P4,通过控制变量法对P1与Fe3+的配位点进行了研究;质谱解析的结果表明荧光增强是由PO3–4竞争络合Fe3+导致的;最后对P1的整个识别过程进行了推测。设计合成的P5以1,8-萘酰亚胺为发光基团,以萘甲醛席夫碱为识别基团。研究发现,在四氢呋喃/水(95/5,v/v)溶液中,P5对Fe3+和Cu2+均表现出荧光淬灭,说明P5对阳离子不存在特异性识别,因此P5无法成为阳离子探针。但P5与Fe3+和Cu2+形成的两种金属络合物P5-Fe3+和P5-Cu2+可分别实现对PO3–4和H2PO–4选择性荧光增强识别,且识别过程不受其他干扰物的影响。这两种金属络合物探针均能够线性地识别所对应的阴离子,对PO3–4和H2PO–4的检出限分别为5.611×10-7 mol/L和1.683×10-6mol/L。对识别机理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5的识别机理与P1类似。探针P5依然属于接力识别型荧光分子探针。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全球海洋经济迅猛发展,作为海洋产业的重要一环,游艇业也水涨船高,逐步成为沿海经济带新的发展亮点。河北省黄骅港作为环渤海地区的沿海重要港口,游艇业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引起了以海事管理机构为主的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着重以下两个层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其一是海事安全监管,其二是公共服务。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黄
研究目的:1、描述头颈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现状。2、描述头颈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焦虑与抑郁情绪状态、应对方式情况。3、分析影响头颈部
目的: 研究 99mTc-HYNIC-AnnexinⅤ体内凋亡显像的适宜条件,评价其显像结果,探讨该体内凋亡显像技术作为一种评价肿瘤对化疗反应的新型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
[目的]1、探讨双源CT双能量减影中自动去骨技术在颈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2、探讨颈动脉双源CT血管成像对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
软件演化是高质量软件开发的重要课题。随着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软件系统也随之飞速发展。然而,随着软件系统复杂性不断增加,计算机软件系统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和维护,更多的
根据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高压断路器关合试验标准的理解,对相控关合试验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探讨,包括试品开关上所加负荷情况以及试验方法和替代试验方法,详细分析了断路器
我国幅员辽阔,电力资源与用电负荷的非均衡性分布,使得电力资源的远跟离输送成为必然。然而,迄今有关极端气象区低温环境架空输电线路结构安全的研究还很少,开展针对极寒环境
本文通过将耦合理论运用到广东省科技型外贸企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中,借鉴系统论理中的协同理论进行模型构建,实证广东省科技型外贸企业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
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方法,通过对2001年至2008年各月的香港同胞在京旅游人数建立一个时间序列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适应性检验,再利用该模型对未来我国香港同胞在京旅游人数的发
分析了一起发生在西北330kV线路中由线间零序互感影响而导致的纵联零序方向保护误动事件。分别从理论和定量的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网络结构和纵联零序方向保护误动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