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和科技在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极大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的发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的超高层建筑备受青睐,而混合结构体系则是超高层建筑的重要技术保障之一。目前,对超高层建筑的研究多为结构本身的设计方法以及抗倾覆、抗风、抗震等方面,关于结构在施工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施工高度的持续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及自重随着施工阶段的推进而改变,施工阶段各类承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和科技在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极大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的发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的超高层建筑备受青睐,而混合结构体系则是超高层建筑的重要技术保障之一。目前,对超高层建筑的研究多为结构本身的设计方法以及抗倾覆、抗风、抗震等方面,关于结构在施工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施工高度的持续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及自重随着施工阶段的推进而改变,施工阶段各类承重构件竖向的应力受混凝土材料时变特性的影响,使得框架柱与核心筒之间的竖向变形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对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时造成了柱、板开裂,钢材过早屈服等。因此,明确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关键部位的受力和变形发展规律,对施工方案进行研究作出优化,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结构的在施工过程中的竖向变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结构施工阶段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工作:1.结合超高层钢框筒混合结构的特点、组成和功能,探讨了传统结构设计的一次性加载法和分阶段加载方法各自的特点,并分析了传统结构设计的一次性加载法和分阶段加载方法对竖向变形分析结果的精度,选取分阶段加载方法作为超高层钢框筒混合结构分析的加载模式。2.以广州市某超高层建筑工程为背景,通过Midas Gen有限元软件建立该项目实际模型,基于拟定核心筒领先5层的施工方案,并考虑了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施工加载方式以及施工找平因素的影响,分别研究了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和完工阶段结构的竖向变形值、异形柱的内力变化规律并对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比了两种加载方式下的结构的竖向变形以及考虑收缩徐变前后的的竖向变形差。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核心筒和外框柱的竖向变形随着施工楼层的增高所呈现的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最大竖向变形均发生在结构中上部,呈现出“中间大,两端小”的鱼腹式曲线;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变形占总变形的40%左右,收缩徐变对钢框筒结构的竖向位移值影响相对较大,设计中应予以充分考虑,否则模拟结果会远远低于结构实际施工过程中竖向变形的真实值。3.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加强层处环桁架极值应力的变化规律、环桁架的整体吊装方案和环桁架合理的固接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处杆件的受力情况有一定差异,随着施工阶段的推进,上、下弦杆应力值逐渐增大,边支撑和角支撑同样随着施工阶段逐渐增加,但其增长幅度大于上、下弦杆,角支撑在施工过程承受压应力,增长速率最快;吊装过程中,结构整体的位移值应力值远小于规范允许值,吊装过程中满足结构的变形要求;环桁架固接时间越晚其产生的附加应力越小,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建议环桁架选在在上一个施工段结束之后进行固接最为合适。4.对该项目核心筒领先不同施工层数所产生的竖向位移做出了分析,将核心筒领先不同层数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并确定竖向变形差的补偿值。结果表明,随着领先层数的增加,竖向位移差值逐渐增大,建议该项目采取核心筒领先6层施工,该方案下结构产生的竖向位移值最小;结合实际工程确定了本项目核心筒与外框柱的补偿值,本文选择施工段均值法对结构的竖向变形进行预调整。5.结构竖向变形差的存在会造成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基于对变形差的研究,本文从材料选取、平面设计以及施工措施三方面对竖向变形差的控制措施进行讨论。全面控制施工质量和安全,为今后的工程提供了经验和参考,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传统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是基于经验统计、历史建筑物的群体震害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等方法,研究样本小且仅限有特定类别建筑,得出的易损性分析结论难以适用于所有建筑群体,再加上对易损性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关系缺乏研究,导致对地震损失的估计精度不足。本文通过建立随机森林分类模型,选用新西兰1997到2014年的17年间27次地震中收集的14万2453条详细的地震破坏资料作为全数据集,对提出的模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前身是电力工业部,国网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县级供电企业出现部分养老保险问题,虽然部分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县级供电企业职工众多,影响力广,养老保险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进行,退休人员的待遇也广受社会关注,如何解决职工养老保险问题,提高养老保险金替代率,提高退休人员待遇已经成为社会保障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河南省K市Q县供电公司当
我国盐渍土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盐渍土的长期腐蚀作用会导致混凝土建筑物劣化和破坏,从而影响桩基础的水平承载性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盐渍土地区基础工程建设的规模逐渐增大,如何提高盐渍土地区桩基础的承载性能及耐久性,成为我们现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玻璃纤维材料(GFRP)具有抗拉强度高、重量轻、耐腐性的优点,包裹在桩基础表面可形成GFRP复合桩,这种复合桩可以提高桩基础的耐腐蚀性和水平承载力。为了研究盐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基坑项目朝着深且险的方向发展,现实中基坑的开挖受多种环境影响。例如:自然地域环境、社会环境、人为因素等;再者,基坑施工具有隐蔽性、技术复杂性等多重特点,以至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监测和预测来规避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BP神经网络对其不断地进行动态预测分析,科学的判定基坑变形风险,对于基坑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本文以清明上河园宋文化体
筒仓作为现代化农业和工业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仓储设施,其建设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随着混凝土筒仓直径和仓壁高度的增大,贮料对筒仓仓壁产生了更大的环向拉应力,仓壁易产生混凝土开裂现象,故为满足混凝土筒仓的抗裂及抗震要求,需将预应力技术引入大直径混凝土筒仓中。而我国目前针对筒仓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装卸料对钢筒仓和普通混凝土筒仓的影响,对于预应力筒仓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易损性缺乏研究。因此,为完善预应力筒
黄河下游河南、山东段滩区居民近190万人,生产生活基本都依托于黄河滩区。然而水流冲刷导致滩岸破坏,压缩了滩区人民的生存空间,也加大了汛期黄河悬岸大堤的破坏风险。因此,开展黄河下游滩岸岸坡抗冲刷稳定性研究,不仅对滩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黄河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黄河下游滩区是由“粉粒”含量较高的粉砂土和黏土组成的结构,其岸坡冲刷破坏规律也是滩区风险预测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黄河下游开封段
土压力作为岩土工程中经典的研究课题,广泛涉及到地下工程、市政、道路、水利等方面,尤其是对于抵抗岩土体变形的支挡结构而言,土压力计算的准确与否是其设计的合理性及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在邻近建筑物附近开挖基坑及靠近岩面附近修筑路堤已十分常见,对于此类工程中的基坑或路堤进行支护时,其后填土处于有限宽度状态,再使用基于半无限空间假定的经典土压力理论计算是不合适的。此外,
近年来,桥梁在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桥梁的健康状况直接关乎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因此,需要在桥梁上分布数量众多的无线传感器来监测桥梁的健康状况。然而,由于桥梁的位置、结构限制以及成本的考虑,不可能经常更换电源,所以传统的电化学电池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为这些传感器提供可靠的能源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桥梁振动能量的频率分布在一个较宽的频带,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共振原理的传统线性结构压电
试验旨在探究从侧金盏花花瓣中提取的虾青素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选取480尾体长、体重相近的南美白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南美白对虾投喂基础对虾饲料,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60、90、120 mg/kg虾青素。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对虾末重、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利用率、蛋白质效率及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
天然地基的压缩模量和强度往往存在着双低现象,使得此种工况下的独立基础需要较大的宽度和较高的刚度来满足上部建筑物对荷载及变形的要求。而随着基础宽度和附加应力的增加,地基变形影响深度也随之增大。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形,只能继续增加基础刚度,而整体刚度往往由混凝土提供,这就大大增加了混凝土用量,浪费严重。另外,当前建筑物的发展趋势是荷载值越来越高,作用在基础上的基底反力不断增加,导致基础埋深加大,失去了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