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传”比较文学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og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由导论、“五传”的写作背景及流传情况、“五传”与《说唐全传》的比较、《羌胡传》的特殊性、“五传”的民族文化底蕴、结论(“五传”的价值)等六部分组成。导论中主要论述选题价值及意义、与本论题相关的学术研究概况、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等。首先、“五传”是一套讲述中原唐朝百年兴衰史的系列长篇小说,蒙古人习惯称之为“故事本子”。作者是蒙古人,用蒙古文撰写,是广泛流传于蒙古地区的故事本子作品。“五传”由五部故事本子(《哭喜传》、《全家福》、《殇妖传》、《契僻传》、《羌胡传》)组成,总计五百二十九回,在故事情节方面各自独立成篇,五部小说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前后承接,共同组成了洋洋一百一十万字的庞大故事系统,这一点在蒙古文学史上尚不多见的。其次、“五传”在清代蒙汉文学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是在继承蒙古文学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汉族文学与文化传统的交互作用下的产物。“五传”的研究对蒙汉文学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其三、“五传”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尤其深受说书艺人的欢迎,成为说书艺人的首选说唱本子,在内蒙古东部地区以说唱的口头形式和手抄本的形式广泛流传,可以说在东蒙古民间家喻户晓。“五传”在蒙古说唱艺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五传”的研究无论对蒙古书面文学还是民间文学的研究都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五传”成书于19世纪中叶,以手抄本形式广泛流传于内蒙古东部民间,1979年—1982年期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五传”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真正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八十至九十年代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考证“五传”的作者和评价与介绍“五传”的层面。特·巴音包力高、贺·宝音巴图、朝克图等学者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其中代表性的有,贺·宝音巴图:《为确定“五传”作者》(《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4期)、海龙宝:《“五传”作者是恩和特古撕》(《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4期)、刘文香:《“五传”作者的访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4期)、朝克图:《“五传”作者新探》(《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3期)等。这些论文探讨了“五传”的作者,认为“五传”作者是蒙古贞“瑞应寺”的喇嘛恩和特古斯。朝克图在《“五传”作者新探》一文中分析了《羌胡传》的写作风格和故事情节,论证了《羌胡传》的作者和前“四传”的作者不是同一个人,而且《羌胡传》在前“四传”之后隔一段时间问世等问题。《面向新世纪的蒙古学:回顾与展望》中王浩发表了论文《蒙古文学开放结构的历史性探索》,其中介绍了蒙古国学者策·达木丁苏荣在题为《蒙古文学研究的一些问题》一文中指出“五传”作者是蒙古人的见解。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扎拉嘎先生在《中华文学通史》(张炯等主编,北京华艺出版社1997年)、《蒙古族文学史》(荣苏赫等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和《比较文学: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扎拉嘎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郎樱、扎拉嘎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等著作中系统介绍了“五传”,并且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论证了“五传”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分析了作者、题名由来、人物个性等,把“五传”的研究提高到一定程度,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到目前为止,扎拉嘎先生的研究可以代表“五传”研究的最高水平。“五传”是蒙汉两个民族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因此,只有从比较文学和文化交流的视野考察“五传”,才能深入地考证“五传”的作者、创作心理、写作背景和资料来源、艺术价值、文学影响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比较文学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方法,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影响研究是传统的研究方法,是目前在国内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里通用的研究方法。文学影响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它首先往往发端于一种心理的和思想的启发,某种外来的东西突然照亮了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而给予一种解决的新的可能。“五传”是在蒙汉民族文化交流、文学影响和文学接受等多重作用下产生的文学作品。因此,运用比较文学及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论证“五传”与汉文学关系及其特点是最直接而可行的研究力法。所以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考证法,论证“五传”与汉族文学关系,并且还交互运用民俗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试图多角度、多层次比较研究“五传”,解决和论证以下几个问题:1、阐明“五传”的写作背景。2、理清前“四传”和《羌胡传》的关系。3、探究“五传”与中原汉族文学的关系,考证其资料来源。4、多角度梳理“五传”的文化底蕴。5、审视“五传”的文化价值等。本文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五传”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一章《“五传”的写作背景及流传情况》由《汉族文化的影响》、《蒙古贞的文化背景》、《“五传”的流传情况》等三节内容组成。本章的重点在于系统地分析东蒙古地区汉族移民的涌入而产生的经济转型,蒙汉文化的交融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蒙古民间文学的转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阐明“五传”的发祥地蒙古贞的文化背景,论证“五传”的写作背景及流传情况。“五传”被写作的东蒙古地区,在清朝中后期,汉族移民源源出塞北上,打破了蒙古游牧社会的一体格局。在汉族移民社会成长和蒙古游牧社会嬗递的双力作用下,东蒙古地区的民族结构、经济布局、文化风格发生了一系列的重组与重构,区域面貌呈现出蒙汉杂居、半农半牧、文化多元的新特点。蒙汉族际交流更多地体现在文化习俗领域。蒙汉两族大量吸收对方的文化习惯,在语言、居住、饮食、婚葬、娱乐等多方面发生改变或出现添加。汉族小说被大量译成蒙文,深受欢迎,并广泛流行。深层交流中东蒙古族民间艺术发生了重组与重构,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民间文学如: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叙事民歌等,“五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更是直接体现这种蒙汉文化的融合。本章在近代蒙古社会变迁和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的广阔背景下系统阐述“五传”的写作背景。论证“五传”产生的历史文化渊源。第二章《“五传”与〈说唐全传〉的比较》中包括《人物形象建构过程的想象与创造》、《故事结构整合过程的关联》等两节内容。其中通过跨语言文本的比较,对“五传”和《说唐全传》的继承性人物关系、相似人物形象、模仿故事情节、演化的故事情节等进行详细比较和分析,从而考证蒙古文系列小说“五传”的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都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原汉族小说《说唐全传》的影响等问题。《说唐全传》是英雄传奇类小说,塑造了很多战争英雄形象,因此符合具有史诗传统的蒙古族人民审美情趣。《说唐全传》在东蒙古地区原文翻译和民间口传等多种形式产生影响,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在此背景下“五传”直接受到《说唐全传》在蒙古地区口传形式的影响而产生。第三章《〈羌胡传〉的特殊性》由《〈羌胡传〉与前“四传”的关系》、《〈羌胡传〉与汉族小说关系》等两节内容组成。本章第一节,比较研究前“四传”的故事情节与《羌胡传》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写作特点等,从而论证前“四传”和《羌胡传》的作者不是一人,《羌胡传》是前“四传”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深受欢迎情况下写作的续篇。第二节,从母题和人物形象的角度,详细比较《羌胡传》与汉文世俗言情类小说的关系、《羌胡传》与汉文侠义公案类小说的关系,考证《羌胡传》对汉文世俗言情小说《西厢记》、《羌胡传》对汉族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包公案》(《三侠五义》)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的借鉴关系,从而得出《羌胡传》为深受《西厢记》的影响而创作了一段爱情故事、受《施公案》等的影响而创作了侠义公案故事等结论。第四章《“五传”的民族文化底蕴》中包括《蒙古民族审美折射》、《史诗传统的表现》等两节。第一节,分析论证“五传”中蒙古化的人物个性体现、审美价值观、蒙古民族生活故事情节等特点。第二节,分析“五传”的战争题材叙事特点和叙事情节的粗线条描述中所体现的蒙古族史诗传统。在此基础上论证本章的要点:“五传”是一部以蒙古文化为底蕴,又大量吸收汉族文化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中,体现着蒙古民族审美理想、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根据“五传”的这些文化特征,可以说她确属蒙古文人的创作,然而她又是蒙汉文化交融下的产物。结论中论述“五传”的价值,其蒙古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蒙汉文学关系史上的地位。进一步分析“五传”在民间受欢迎程度,蒙古艺人说唱的情况,从而得出“五传”在蒙古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蒙古民间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促进蒙古说唱艺术,培养了很多民间艺人等结论。蒙古族作家从自己的审美理想出发,仿造汉文“说唐”故事,借鉴甚至择取清代流传的各类汉文讲史演义和公安类小说的细节,经过艺术虚构创作出了“五传”。其中叙述了中原唐朝约百年间的兴衰故事,塑造了几代人的英雄形象。在汉族唐朝故事乃至章回小说范围里,如此庞大的系列故事和塑造几代的人物形象是不多见的,生活在蒙古地区的作者,以内地战争故事为题材,能够创造出如此巨大规模的作品,既显示出作者的文学天赋,也显示出它周围的人们对内地生活和历史故事的浓厚兴趣。因此,“五传”在清代蒙汉文学关系史上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在近代蒙古社会变迁和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的广阔背景下对“五传”的写作背景、“五传”与中原汉族文学间的渊源关系,“五传”的文化底蕴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其次,通过跨语言文本的比较,考证出了“五传”在蒙古英雄史诗口头传统的基础上受到《说唐全传》、《西厢记》、《施公案》等汉族古典小说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指出了“五传”在蒙古地区流传的过程中根据蒙古族审美情趣,发生民族化和本土化的特征。考证了“五传”与汉族文学之间的关系,又充分肯定了“五传”的民族性。再次,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角度,对“五传”中前“四传”与《羌胡传》的关系进行了论述,阐述了“五传”形成的过程,并对《羌胡传》的独特性进行了跨文化的深入考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了以下几点问题:1、“五传”是在蒙汉文化交互作用下的产物,她受《说唐全传》等汉文小说在蒙古地区说唱形式流传的影响,把汉族故事蒙古化了。2、前“四传”与《羌胡传》不是同一人的作品,《羌胡传》在前“四传”之后隔一段时间被创作。《羌胡传》借鉴汉族言情类小说《西厢记》、侠义公案类小说《施公案》等。提出的新论点有:1、“五传”受到汉族文本《说唐全传》的间接影响。受到在蒙古地区以口头形式广泛流传的“唐朝故事”的直接影响。2、《羌胡传》受到《西厢记》、《施公案》的直接影响。3、蒙古族史诗传统、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审美取向不同程度的体现在“五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检测正常人肺静脉血流(PVFP)及二尖瓣血流(MFP)的增龄变化.方法:选择经全面检查无心脏疾病的120(男50,女7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7~80(40&#17
<正>美国消防协会针对电动汽车火灾应急救援开展了大量研究,发布了《电动汽车应急救援指南》。该指南针对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火灾扑救、交通事故救援和水淹事故救援等提出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将PET的功能显像与CT的解剖成像有机融合,不仅能有效显示肿瘤的代谢、增生、乏氧和细胞凋亡状态,而且在肿瘤患者的诊断、分期、指导治疗、疗效监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疗效。方法选取8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单数)和对照组(双数)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
大型粉末冶金电子商务网站——粉末冶金商务网(www.pmbiz.com.cn)于近期正式推出。网站拥有丰富的行业资讯,信息更新及时。网站的企业数据库涵盖了国内多数粉末冶金企业,是目前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施.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信息急剧增长,信息过载问题愈发凸显。面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用户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搜索所需的信息或产品,而搜索的解往往受到制约。
粉末冶金温压工艺中润滑剂的使用量通常为0.6%(质量分数).为了合理减少润滑剂使用量,提高压坯密度,本文采用聚四氟乙烯乳化液作模壁润滑剂, 利用一种聚合物作内润滑剂,在不同
目的: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10月医院确定为NTM的菌种用传统的对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酰肼(TCH)生长试验进行菌种鉴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