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分根体系探究玉米三种根系对氮素长距离信号的响应机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N)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元素之一,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中,受施肥方式、根系吸收或雨水淋洗等因素影响,土壤中的氮肥分布与作物的根系分布通常具有空间差异性。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根系趋向氮充足区域生长的形态结构可塑性是提高植株对N获取和利用效率的主要机制,受到根系局部信号和地上部长距离信号共同调控。深入研究玉米根系响应低氮的形态结构可塑性,鉴定和区分根系中响应N局部信号和长距离信号的基因,分析其中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将有助于解析玉米N吸收利用与信号调控的分子机制,进而为提高玉米的氮肥利用效率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首先以高氮(4 mM)为对照,研究了玉米苗期3类不同类型根系在N胁迫(0.5 mM/0 mM)下的形态差异和基因表达差异。进一步利用分根实验,通过4种不同浓度硝酸盐组合对玉米植株两侧根系进行处理,鉴定了根系形态变化,并利用RNA-seq技术对4种处理的根系进行了比较转录组分析,鉴定了根系中受N长距离信号调控的靶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苗期不同根系对低氮胁迫的形态学响应不同。总体上根长减小且根系变细;地上部干重降低,根冠比增加;轴根增长、侧根变短;不同类型根系响应低氮差异明显,初生根(PR)和冠根(CR)的总根长、侧根长、表面积和体积、及干重均减小,且PR表现更显著,种子根(SR)的生长发育有所增强;3类根系的侧根空间分布差异十分明显,低氮下相同区段的侧根数量在SR和CR中增加,PR中基本不变。(2)3类根系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RNA-seq分析揭示了胚根系PR和SR间的基因表达模式相似,而胚根系与胚后根系CR差别较大,突出了CR发育的特异性。在高氮和缺氮条件下分别检测到1445和1978个根系间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涉及解剖结构发育、次级代谢过程、转录因子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根系发育相关的基因或转录因子如RTCS、LBD、WRKY、G2-like、bHLH、AP2-ERBP和WYB在3类根系间呈动态表达模式。(3)玉米苗期不同根系对低氮胁迫的转录组学响应不同。研究在PR、SR和CR响应缺氮胁迫中分别鉴定到2555、1896和178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26个为共有DEGs。各类N响应相关基因在根系间和两种处理下呈动态表达,一些基因如NRT1.1B、NRT2.5、NRT2.7、NAC4、CKX6、AP2-EREBP181等在3类根系响应缺氮胁迫中表达趋势一致,而另一些基因如AP2-EREBP205、AP2-EREBP54、NAC122、NAC60、NLP7、ZNF2在不同根系缺氮响应中变化趋势不同,具有根型特异性。(4)玉米根系具有趋向N生长的形态可塑性。异质硝酸盐供应调控根系发育,高氮侧根系生长受另一侧低氮供应的影响而得到显著的补偿性促进,而低氮侧根系受另一侧高氮供应的影响没有前者显著,根系对低氮环境诱导的“N需求”信号更敏感。(5)玉米不同根系对-N长距离信号的响应不同。利用RNA-seq对均高氮与局部高氮的根系进行转录组比较研究,在PR、SR和CR中分别鉴定到707、1208和24133个响应“N需求”长距离信号的基因,其中344个为3类根系共有,其功能主要涉及生物过程调控、核酸转录调控和离子结合等。这些基因包括b HLH99、ERF-like、CIPK-like、NAC2、LOB42等与N响应相关的基因家族成员,与它们表达趋势一致的基因还有Zm00001d040682、Zm00001d006170、Zm00001d009160、Zm00001d002161等。它们是“N需求”长距离信号靶基因的有力候选者。(6)玉米不同根系对+N长距离信号的响应不同。对均缺氮与局部缺氮的根系转录组进行比较,在PR、SR和CR中分别鉴定到1169、1259和838个响应“N供应”长距离信号的基因,其中357个为3类根系共有,其功能主要涉及类黄酮代谢过程、氧化还原过程、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这些基因包括NRT2.7、GRX、MYB、bZIP、AP2-EREBP等与N响应相关的基因家族成员,与它们表达趋势一致的基因还有Zm00001d038352、Zm00001d039648、Zm00001d052673、Zm00001d012394等。它们是“N供应”长距离信号靶基因的候选者。综上所述,玉米不同根系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对低氮和N长距离信号的响应也不同,这为深入理解根系对环境响应提供了对单一根类型研究的新视角,长距离信号靶基因的鉴定促进了对玉米N响应的信号调控分子机制的理解,进而为提高玉米N利用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St Y基因组作为母本参与了小麦族50%多年生物种的形成。由于St与Y基因组间存在渐渗和谱系不完全分离且Y基因组二倍体祖先物种未知,GISH由于探针和封阻比列问题难以对两个基因组进行区分。同时,含St Y基因组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地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同源四倍体糙缘拟鹅观草(Pseudoroegneria stipifolia,St St)和异源四倍体纤毛鹅观草(Roegneria ciliari
学位
全基因组复制即多倍化,是促进生物进化改变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植物适应自然环境的主要方式。追踪多倍体物种的祖先对于了解这些物种是如何起源以及起源之后如何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进一步提高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叶绿体基因组由于不易发生基因组内重组事件、具有较小的有效群体规模、母系遗传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系统发育推断、了解植物物种形成的过程及分化特征。同时,叶绿体基因组上的基因会发生适应
学位
玉米干物质积累的能量主要来源是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点不仅会减少叶片的有效光合面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也会引起植株自身其他生理生化反应间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因此对导致叶片产生斑点的基因进行定位、分析,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表现出叶片黑色坏死斑的玉米自交系ZNC442为材料,对该叶片黑色坏死斑的发生规律和表型进行鉴定和分析,以叶片表现正常的玉米自交系SCML7275
学位
水稻类病斑(Lesion mimic,lm),是指在无明显的生物/非生物胁迫下,自发形成与叶、叶鞘和茎的超敏反应(HR)损伤相似的病变,是研究水稻抗病机制和获取潜在抗源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籼稻品种9311的EMS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份类病斑材料,命名为lmm22,并对其因果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初步功能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播种后约2周,突变体lmm22开始在叶尖呈现淡黄色斑点,随后逐渐演变为棕褐色斑
学位
母猪妊娠期的体况直接影响其繁殖性能,尤其是其分娩成绩;而母猪泌乳期的体况更是直接影响后代的生长性能,以及母猪下一次的发情率、配种率等性能。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母猪的体况,其中酵母培养物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如促进动物的采食、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等等。为了探究酵母培养物在母猪上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通过在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母猪日粮中补充酵母培养物,考察其对母
学位
<正>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既要打造自主可控的AI大模型底座,又要充分利用我国工业场景丰富的优势,在重点领域快速形成一批智能化的Maa S应用。近来,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以超出人们预期的速度成为集群式和聚变式科技革命中的重大里程碑,迅速催生了全新科技革命的系统、格局和生态,成为变革人类知识生产模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演进的又一强大驱动力。ChatGP
期刊
生猪养殖的人工成本和防疫成本日益升高,传统饲喂模式(每天饲喂2次或3次)已逐步被自动化投料系统为代表的饲喂模式所代替。间歇性饲喂(Time-restricted feeding,TRF)作为一种新型饲喂模式,能显著改善猪的生长性能和机体脂质代谢稳态,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肝脏分泌的FGF21能降低肝脏脂质沉积,改善机体代谢紊乱及肥胖的发生,但FGF21是否参与间歇性饲喂对肝脏脂质代谢的调
学位
纤维和植物精油是天然植物的组成部分,具有安全、环保且来源广泛等优点,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在养猪生产中相关研究效果不一,单一添加作用有限,且关于两者联合应用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试验通过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复合纤维(菊粉+微晶纤维素)和复合植物精油(Mix Oil?),探究其在正常饲养条件下的促生长效果,以及在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
学位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马铃薯淀粉(Raw potato starch,RPS)对蛋鸡生产性能、肠道健康、脂代谢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为完全随机设计,共设5个处理组,饲粮中分别含有0(对照组),5%,10%,15%和20%的RPS,对照组使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含有20%的玉米淀粉,其余各处理组用RPS替代等量的玉米淀粉。试验选用600只罗曼粉壳蛋鸡(45周龄)随机分配到各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
学位
铁是维持机体健康的必需微量元素,而肝脏作为储铁器官维持机体铁平衡,其铁代谢紊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肝损伤、肝纤维化与肝癌等疾病)。细胞铁过载可导致其发生铁死亡(Ferroptosis),其主要特征为活性氧自由基(ROS)积累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脂质过氧化。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伴随着铁死亡,因此研究铁死亡可以作为疾病治疗的新方向。FGF21具有降低ROS和抗应激的作用,但FGF21是否可以抑制铁过载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