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十九大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全面破解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难题指明方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化层次不断提高,在坚持以绿色与共享为发展宗旨的前提下,探究低碳经济战略发展成为最为现实与紧迫的研究议题之一。京津冀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核心地区,在长期协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探究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研究,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解决我国整体面临的能源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编制京津冀区域的碳排放投入产出表,计算碳排放系数,进行京津冀区域的比较分析及协同发展分析,综合探究京津冀区域发展中各个产业在碳排放中的贡献度与作用,进而为促进京津冀区域绿色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与政策分析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碳排放投入产出表编制研究。本文基于2017年京津冀投入产出表和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为基础,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与结构特征。首先,设计了京津冀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框架,确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步骤,选择投入产出分析的区域基础,确定以北京地区碳排放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编制天津、河北地区基于42部门的碳排放投入产出表;其次,在分析总体框架的前提下,通过投入产出行模型和列模型,分别考察北京、天津与河北省的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着重探索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下的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最后,展现京津冀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实现的可行性与京津冀碳排放投入产出分析的编表步骤及其结果。本部分研究奠定了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碳排放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京津冀区域碳排放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在进行京津冀区域碳排放投入产出分析之前,本研究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京津冀区域的能源消费情况,详细分析了北京、天津与河北省能源消费走势,并列举了能源消费量排名前十位和后十位的行业,展开对比分析。并在能源消费总量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层次下沉,指出了京津冀区域42个部门分品种的能源消费量,对整个区域的能源消费情况作出全面分析。同时,本研究围绕京津冀区域碳排放总量现状、碳排放结构特征以及京津冀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等内容展开重点分析与论证。在碳排放总量分析部分,本研究基于碳排放投入产出表,阐述了京津冀区域碳排放量排名前十位和后十位的行业门类,以期挖掘京津冀地区碳排放行业分布特征。在碳排放结构分析部分,本研究将分析程度深化,运用能源消费系数计算方法,量化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各种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辨识京津冀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产品结构。在碳排放影响因素方面,本研究运用因素分解方法,从碳排放总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人口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等五个维度考察京津冀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问题,探究影响京津冀区域碳排放规模与趋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显示,京津冀区域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部门,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河北省碳排放整体规模要高于北京、天津两市,是整治京津冀区域碳排放问题的重点区域。同时,从碳排放影响因素来看,经济规模因素、人口因素是引致京津冀区域碳排放产生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京津冀区域碳排放年际变化与走势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能源结构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于京津冀区域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这也是未来在京津冀区域加强碳排放专项整治的重要立足点。第三,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碳排放的比较分析。采用投入产出法,以京津冀2017年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对京津冀区域碳排放投入产出问题进行详细考究。一方面,对京津冀区域42个行业门类中10个主要行业的中间需求、最终需求和总产出比重进行横向比较,辨别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内部结构以及各产业消耗概况,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方法,进一步测算京津冀区域中主要行业门类的产业消耗以及能源消耗水平,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水平较高以及能源消耗强度大的行业门类。另一方面,开展碳排放强度分析。本研究在产业、能源消耗系数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京津冀区域碳排放强度的问题,对比解析了总体碳排放强度和分行业碳排放强度,并结合测算了京津冀区域的直接和完全碳排放系数,列举了排名前十位的碳排放重点行业,并分析了主要能源产品的碳排放量,研究结论与京津冀区域碳排放实际情况较为吻合。从研究结论来看,京津冀区域第二产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相对较高,石油炼焦、化学工业、金属冶炼等行业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在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均处于较高水平,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未来应加强重点行业的碳排放管制,推广清洁能源使用,营造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环境。第四,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产出预测与发展规划。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控制碳排放的最终目标之一。本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手段开展京津冀区域低碳经济产出、碳排放预测以及发展模式分析。首先,本研究基于传统宏观经济理论,系统构建了京津冀区域低碳经济最优化模型,设置了最优化方程和约束条件,对京津冀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等核心问题作出模型设计和理论推导。其次,本研究基于京津冀低碳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具体设置基准情景、国家低碳政策情景、区域低碳政策情景等三个假设情景,对各种假设情景下京津冀区域42个生产部门的最优产出规模进行测算和比对,以期发现京津冀区域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行业产出调整目标,进而为“十四五”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层面参考和支撑。第三,本研究将量化分析进一步推进,结合优化模型的三个模拟情景,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中的预测模型,具体预测了未来一段时期的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地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以及国内生产总值规模,研判了京津冀区域产出、能耗以及碳排的未来走势,以便为制定“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区域碳减排规划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论显示,京津冀地区按现有的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结构,可以达到国家平均水平或是三地各自的“绿色发展”规划要求,但是可持续“绿色”、“减排”的潜力不大。因此,想要真正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必须彻底优化能源使用结构,结合地区特点,大力发展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同时,第二产业的占整体地区经济的比重还需要继续下降,并继续增加建筑业,电子信息产业,金融业等支柱产业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