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制造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成果与制造范式转型的现实需求相融合的产物。传统制造范式无法通过渐进改良而消除的弊端和全球制造业在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使可持续制造成为世界各国制造业转型的共同取向。本文在对可持续制造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出评价制造业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对重庆制造业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把生态创新作为制造业从传统范式向可持续范式转型的重要手段,从工艺生态创新、产品生态创新、组织生态创新、商业模式生态创新4个方面研究重庆制造业转型的整体状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面临的核心问题。力图在丰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为制造业转型提供总体行动框架,并为政府制定转型的政策支撑体系提供需求侧实证依据。可持续制造是一种能使制造业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济绩效,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同时改善雇员、消费者、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新制造范式。制造业可持续性的提高是在不减少生态、经济、社会任何一方资本存量的同时实现三种资本总和增加的帕累托改进。按照“基于主题的框架”,建立起涵盖生态、经济、社会3个维度,包括自然资源使用、废物排放、企业经济绩效、行业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和内部公正6个主题的地方制造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选择25个具体指标评价自2004年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后重庆制造业的可持续性变化情况。发现:虽然重庆制造业自2004年实施战略调整后,总体上实现了经济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的提升,但未来的发展存在众多隐忧。按照生态创新的层级模式,重庆制造业已普遍进入以效果为导向的工艺生态创新阶段;产品生态创新尚未成为企业的普遍取向;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在实际运营活动中实施了一些零散的组织生态创新行为,但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大都不健全,企业间围绕产品价值链的合作率较低,工业共生网络生长缓慢;商业模式生态创新开展较少,主要的倾向是实施产业链纵向延伸策略。企业规模和所有权性质这两个组织特征与生态创新的开展有一定相关关系。企业规模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社会影响力和资源拥有量,所有权性质则对组织文化特征和管理模式有较大影响。除此之外,生态创新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较之工艺生态创新,产品生态创新更强调市场导向、更重视内外协同、更需要先进企业文化的催化及温和竞争环境的涵养。在众多影响商业模式生态创新的因素中,新技术的诞生和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创新比起一般创新更需要公共政策的驱动。但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创新,政策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有所不同。推动工艺生态创新,政策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创新动机、再分配创新资源、扩散创新成果、保护创新收益;推动产品生态创新的政策应主要作用于市场及营销、内外协同、企业文化、竞争环境4个影响因素,促使企业将环保认知转化为产品生态创新行为;推动组织生态创新的政策重点应放在促进工业共生网络,尤其是生态产业链的构建上,围绕“产业链规划”、“企业的选择和匹配”、“建立共生机制”、“环境评估和监控”这4个核心要素开展;推动商业模式生态创新,政策主要是促进环境价值观的植入、搭建工业互联网、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在价值网络中发挥“元治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