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类基础设施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中、德两机场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正在全球兴起。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欧盟的“容克投资计划”以及美国的基础设施重振计划等,再次向世人彰显了基础设施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是人类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基础设施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其同样会带来各种生态、经济与社会问题,比如栖息地破坏、挤占资金资源、引发社会冲突等,这都是其“副作用”的另一面。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社会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议题陷入停摆状态,而社会不稳定因素又不断高企的大背景下,有关基础设施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逐渐引发广泛关注。
  社会-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紧密交融的复杂适应性系统(Holling,1973),而基础设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纽带性角色,是助力人类社会获取自然资源、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资源的关键途径之一。从事物的两面性来看,基础设施对社会-生态系统具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尽可能地降低其负面影响效应但又确保其正面影响不降低,是追求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的理想目标,也是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下应当积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为此,本文以机场类基础设施为例,系统梳理了机场类基础设施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影响结果背后的制度分析框架,并以来自中国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和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国际机场作为比较案例,借助遥感影像数据、统计数据、GIS技术、相关计量回归方法以及多智能体模型等,揭示了两机场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结果、差异与原因,以期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机场建设会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在土地利用方面产生影响。具体地,中、德两机场建设导致了区域植被用地(Greenland,代表农用地)的减少与不透水面用地(Impervioussurface,代表建设用地)的增加,两者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范围大约在11km和10km以内,而在该范围内,两机场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杭州机场案例中,区域植被用地减少或不透水面增加的幅度均远要高于柏林机场,而且在柏林机场案例中,植被用地减少与不透水面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机场自身周边。
  (2)机场建设也会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方面产生影响。中、德两机场建设导致了区域热度、绿度、湿度以及干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两者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在10km和9km以内,但两机场在该影响范围内对各自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杭州机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下降,而柏林机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则保持了大体平衡。
  (3)机场建设还会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在社会经济方面产生影响。中、德两机场建设导致了区域人口密度与GDP密度的变化,两者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范围分别在9km和10km以内,而在该范围内,杭州机场周边地区人口密度与GDP密度的增长情况要明显高于柏林机场案例,但若简单剔除同期两机场所在杭州市与柏林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杭州机场给周边区域带来的人口与GDP增长仅略高于甚至低于柏林机场案例。
  (4)两机场案例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化影响的背后,与中、德两国在土地规划、土地产权以及公众参与等基础性制度的差异性有关。两国间的制度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更注重经济与社会效益,不仅忽视了生态效益,而且受政府影响大,形成了“规划跟着项目”走的局面;德国的空间规划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且具有权威性,严格遵循“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原则;二是中国实行土地公有制,但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对农地资源的集体产权并不完整,容易受政府支配,并导致农地资源成为实质上的公共池塘物品;而德国实行土地私有制,农地所有者对农地享有完整的权利束,是真正意义上的私人资源;三是中国的公众参与多停留在形式上,而德国实行严格的实质性公众参与。此外,基于两机场案例的模拟结果也再次表明,中、德两国间基础性制度差异是导致两机场案例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产生差别化影响的关键要素。
其他文献
中国零售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购物中心行业的快速扩张起到了迅速的拉动作用。现阶段,国家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着严格的宏观调控,使得住宅地产的黄金发展阶段接近尾声。实力雄厚的地产企业纷纷进行了转型,逐步加大商业地产的投入比例。本文在对战略管理理论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力求为珠海华发商都商业经营有限公司寻求最佳的发展战略。  本文首先对选题的背景、公司概
学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快速提升,随之而来的市场竞争也日趋进入白热化,各大商业银行拔地而起,成为金融产业的支柱。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对于拉动整体经济发展,包括带动就业、改善民生、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此一来,在贯彻落实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关于加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力度的政策安排下,深化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成为各大商业银行当前的重要任务。
学位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工程造价管理始终是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决定成本和收益的重要因素。目前,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行业的需求,必须对其进行全面更新升级。5DBIM即是将3D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深化和拓展,整合并利用了“时间进度信息”与“成本造价信息”这两个关键因素,形成由3D模型加进度维度再加造价维度的五维建筑信息模型。该技术集成了
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务重述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从出现到频发再到愈演愈烈的过程。财务重述的本质,是对前期财务报告中的差错或模糊信息进行更正或者补充,从而加强会计信息质量,以减缓公司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维护投资者权益。然而,重述公告的出现同时也意味着公司前期财务报告质量受损、会计信息的可信度较低,不仅扰乱了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环境,也损害了投资者信心。财务重述的根源是公司治理出现问题所以未能发现财务
社会科学自19世纪起从自然科学中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从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和发展规律的重要使命。而高校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高校社会科学教师自然成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载体。因此,本研究创新性的初次探究高校社会科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问题,以概念界定、实证调研、比较研究、体系构建等四方面作为研究内容,并综合运用深度访谈、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以及关键绩效指标和层次分析等研
学位
全球范围的“遗产运动”、文化多样性保护以及文化转型等实践都将诉求指向文化传承发展,中国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下开始推进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本体上处处可见中华传统文化踪迹,在历史洪流和当下社会进程中处处体现影响经济、社会和文化各层面的现实价值和普世属性。因此研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尤其立足于现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和人口增长的过程中,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降低、生态遭到破坏,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系统安全遭受严重威胁。耕地系统安全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三方面,其中数量是基础,足够数量的耕地才能满足我国13亿人口的巨大需求;质量是根本,有质量的耕地才能提供各类安全的农产品;生态是保障,处于良好生态
学位
“就业是最好的保障”,是社会保障的一个公认原则。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不仅是获取收入,维持生存的必要手段,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获得与健全人同等权利的重要途径。残疾人与普通人一样,作为平等的社会成员应该享有各项权益。  目前,残疾人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残疾人就业总量偏低且不稳定,就业率不高,经济收入也难以维持生存,也反映了残疾人就业保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漏洞,按比例就业比重偏低、缺乏其他社会主体支持、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未来的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作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范式,已成为促进地区竞争力形成的重要战略决策。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其创新能力直接关乎国家综合竞争力。然而,国内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内涵、结构、测度体系、空间分布、成长动力和政策效应等问题的关注较少,实证研究更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规划制度所呈现的央地事权划分及其规划绩效上的种种现象,有必要从治理结构的层次加以理解。尽管已有研究关注到土地规划治理中的央地政府行为及其具体过程,但是通过集权与分权的理论视角考察土地规划治理模式的研究仍相对缺乏。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沿着国家治理的研究思路,提出“集权下分权”的模式是理解中国土地规划如何运行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实证上提供了地方分权化策略正向影响土地规划管理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