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布局中基础性建设,提高农民生态素质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建设美丽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农民长效增产增收及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主体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态素质,特别在当前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已迫在眉睫。论文由绪论、三章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第一章是论文研究的前提,第二、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结语是对论文核心思想与观点的总结与概括,是论文研究的必要延伸。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综述、突出特色、创新之处和不足。阐述了选题的原因,国内外对该选题研究的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以及该选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的价值。第一章提高农民生态素质的依据及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政策、我国农村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是提高农民生态素质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提高农民生态素质有国家层面和“三农”层面意义。国家层面意义是深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三农”层面意义包括有助于推进农业生态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助于保持农民生活环境的整洁有序。第二章当前黑龙江省农民生态素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当前黑龙江农民生态素质现状(对黑龙江省绥化地区5个乡、135个农户的300位农民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从农民生态认识度、践行度、法律意识三方面,得出当前黑龙江农民在生态价值、生态科学、生态责任、生态法制、生态经济五个方面存在着生态素质薄弱问题。进而进行原因解剖:政府的宣传、教育,农民自身的文化程度,传统的生产方式,农村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是造成当前黑龙江农民生态素质薄弱的主要原因。第三章提升黑龙江省农民生态素质的对策探究。运用归纳分析法,针对当前黑龙江农民生态素质薄弱的主要原因,提出提升黑龙江农民生态素质的对策:用教育引领、经济效益引领、制度政策引领三位一体来提高黑龙江农民生态素质。即通过培养农民的生态价值观、加强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和树立生态农民榜样来提高黑龙江农民的生态素质;通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农村生态旅游产业、培育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提高黑龙江农民的生态素质;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加大农村的生态设施建设,完善对农民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农村的生态监督机构来提高黑龙江农民的生态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