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祈使句多用来表示“命令”、“要求”、“劝说”等,国内外学者对此语言现象均有研究。“小心X”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多作为祈使句来使用,表示“提醒某人注意某种潜在的危险”或者“警告某人”。过去的学者在研究祈使句时提到过“小心X”;也有学者从其词源,语义特征,在不同语态中的分布及对句中其它成分的选择限制等方面研究过动词“小心”;还有人从“X”语义特征的角度专门研究过作为祈使句的“小心X”,但是很少有人涉及到对此语言结构的生成机制的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认知能力与其它认知能力相同,认知科学中取得的成果和得出的理论原则可以应用于语言的研究中。因此,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小心X”的生成机制做出解释。“小心X”多以三种句型出现,即“小心+名词词组”、“小心+动词词组”和“小心+形容词词组”,表达“提醒某人躲避某种危险”或“警告某人”的意思。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小心”后面出现的虽然是个词组,但表达的意思却是个句子。如“小心小偷”其实是要提醒听话人“小心小偷偷东西”。是什么促使说话者选择词组来代替句子?词组是如何表达句子所表达意思?在什么情况下用名词词组,什么情况下用动词词组以及什么情况下用形容词词组?本文主要运用徐盛桓提出的“基于心理模型的研究范式”中“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为主,并以“格式塔心理学”、“意向性”及其它相关理论为辅,建立一个统一的工作框架,对“小心X”用作祈使句时的生成机制做出解释。本文认为,说话者的意向态度影响其意向内容的表达方式。在用到“小心X”结构时,作者的意向态度是“提醒或警告某人”,也就是说,“X”应选择最为简洁,经济,有代表性的表达,因为非常冗长的句子很少用于祈使句中,尤其是指示性的祈使句,而且,此结构多用于情况紧急,需及时“提醒或警告”的语境中,否则“提醒警告”的语用功能将无法完成。因此,在此意向态度指引下,说话者通过相邻、相似关系,推衍出一个高层级心理模型,来表征其想要表达的意向内容,再将此心理模型映射到句法结构表达。以上理论为依托,我们认为:(1)说话者在“提醒或警告”的意向态度影响下,选择最简洁,经济并具有代表性的表达来传达其意向内容,否则其语用功能将无法完成。所以,通过相邻、相似关系,说话者推衍出一个高层级心理模型,并将其映射到句法结构表达。而所选的高层级心理模型多为词组,且包含很多低层级心理模型,说话者想要表的意向内容(多为句子)就包含于此。听话者与说话者有着相同的心理模型,因此,当前者听到该表达时,会激活其脑中很多包含其中的低层级心理模型,并在当时语境的帮助下,对后者的话语做出正确的推断。(2)被选择用来表达句子意思的词组是说话者要表达的意向内容的高层级心理模型,即说话者要表达的意义包含在内,并可以通过相邻、相似关系被激活,并在当时语境中被给予正确的理解。所以,词组可以用来表达句子所表达的意思。(3)当说话者要表达的意向内容中,所涉及的动作或被施与的动作都可以由听话者通过相邻、相似关系,在当时对话的语境中推知,那么动作的发出者或承受者就是意向内容的焦点,就会被选为高层级心理模型映射到句法结构,由此产生“小心+名词词组”;当说话者要表达的意向内容中,动作的发出者及该动作可能会产生的后果可以由听话者通过相邻、相似关系,在当时对话的语境中推知,那么,该动作就是意向内容的焦点,被选为高层级心理模型映射到句法结构,由此产生“小心+动词词组”,若动作的发出者在当时语境中是未知的,则会产生“小心+名词词组+动词词组”的结构;如果说话者的意向内容是名词词组的一个特征,且该名词词组在说话语境中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表达特征的形容词就会被映射到句法结构表达中,从而产生“小心+形容词词组”的结构,该结构对对话时的语境有很大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