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屏障损伤。因此,通过调控肠道微生态系统来治疗CKD的研究工作一直在努力进行中。益肾清利和络颗粒(Yishen Qingli Heluo granule,YQHG)是临床治疗CKD的代表性中药制剂。然而,其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靶向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探讨YQHG对5/6肾切除致CKD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临床试验纳入30例对照者和60例CKD患者,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①揭示CKD患者肠道菌群特征。②基于肠型分析,探讨CKD患者不同肠型对应的优势菌群和标志菌群。动物实验将6-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和YQHG组。Model组和YQHG组用5/6肾切除构建CKD大鼠模型。灌胃物质的日剂量如下:①Sham组(0.9%无菌生理盐水);②Model组(0.9%无菌生理盐水);③YQHG组(5.6g/kg YQHG)。详细的分组和药物干预方案将结合具体实验进行阐述。在实验结束,处死前一天收集大鼠尿液和粪便样本,大鼠取材当日收集血液样本、肾脏和结肠组织。上述样本用于以下研究:①对肾脏外观(颜色、被膜、边界),相关参数(Scr、BUN、尿蛋白、肾小球纤维化面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以及肾组织病理(H&E,Masson)进行全面评估,以探讨YQHG对5/6肾切除大鼠的潜在治疗价值。②通过对收集的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检测,以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SCFAs进行浓度定量,以探讨YQHG对5/6肾切除大鼠细菌群落及SCFA产生菌的调节作用。③对结肠组织病理(H&E),肠道通透性(FITC-dextran测定)、菌群易位(FISH分析)以及肾组织炎症(IL-6检测)进行综合评估,以探讨YQHG对肠道屏障的改善情况。④菌群转移实验(共饲养+粪菌移植)用来验证YQHG的治疗作用部分归因于肠道菌群介导。结果临床试验①CK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同时鉴定出9个CKD风险相关标志菌群;②CKD患者的肠道菌群可分型为肠型1(Enterotype 1,E1)、肠型2(Enterotype 2,E2)及肠型3(Enterotype 3,E3)。(1)优势菌群分析发现:El中优势菌为Blautia,Bacteroides,Klebsiella;E2 中优势菌为 Escherichia-Shigella,Blautia,Ruminococcus gnavus;E3 中的优势菌为 Blautia,Bifidobacterium,Faecalibacterium。(2)标志菌群分析发现:E1、E2、E3中标志菌分别为 Bacteroides,Erysipelatoclostridium,Alistipes。动物实验①YQHG对5/6肾切除大鼠具有肾保护作用。大鼠肾脏外观(颜色、被膜、边界),相关参数(Scr、BUN、尿蛋白、肾小球纤维化面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以及肾组织病理得到改善。②YQHG可以重塑5/6肾切除大鼠细菌群落,提高其SCFA产生菌(即Lactobacillaceae,Lactobacillus,Lactobacillus gasseri)的相对丰度。③YQHG可以提高5/6肾切除大鼠粪便SCFAs(即乙酸和丁酸)浓度。④YQHG可以改善5/6肾切除大鼠肠道屏障损伤。以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善,肠道通透性降低,菌群易位减少,以及IL-6表达水平降低为依据。⑤被转移YQHG治疗大鼠的肠道菌群后,大鼠肾脏外观(颜色、被膜、边界),相关参数(Scr、BUN、尿蛋白、肾小球纤维化面积)以及肾组织病理得到改善。⑥被转移YQHG治疗大鼠的肠道菌群后,SCFA产生菌(即Lactobacillaceae,Lactobacillus,Lactobacillus gasseri)的相对丰度及SCFAs(即乙酸和丁酸)浓度得到提高。⑦被转移YQHG治疗大鼠的肠道菌群后肠道屏障得到改善。以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善,肠道通透性降低,菌群易位减少,以及IL-6表达水平降低为依据。结论临床试验表明CK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动物实验表明YQHG通过减轻肾纤维化和炎症,重塑细菌群落以及改善肠道屏障,而为CKD大鼠提供显著肾保护作用。菌群转移实验表明,YQHG对CKD的治疗作用部分归因于肠道菌群(尤其是SCFA产生菌)的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