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油田在水驱后期,油井见水是必然趋势,调剖堵水作业通过封堵水的高渗透通道,从而达到增大注入水的波及面积来提高采收率。目前油田上使用最多的堵剂为聚合物,其中最普遍的聚合物当属聚丙烯酰胺,但是聚合物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在高温高盐环境下会逐渐水解失效,同时在地面配制还需要考虑粘度的问题来控制注入压力。本文通过另一种思路来解决上述调堵作业中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一种新型的纳微米桥堵材料,可以通过双液法注入地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田在水驱后期,油井见水是必然趋势,调剖堵水作业通过封堵水的高渗透通道,从而达到增大注入水的波及面积来提高采收率。目前油田上使用最多的堵剂为聚合物,其中最普遍的聚合物当属聚丙烯酰胺,但是聚合物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在高温高盐环境下会逐渐水解失效,同时在地面配制还需要考虑粘度的问题来控制注入压力。本文通过另一种思路来解决上述调堵作业中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一种新型的纳微米桥堵材料,可以通过双液法注入地层,在地层中反应生成桥堵颗粒,随着流体的持续注入,带动生成的颗粒继续向地层深部运移,在深部地层中架桥,堵塞孔隙。并且这两种液体粘度几乎与水相同,根本不需要考虑注入性。本文对这种新型的纳微米桥堵材料的配方、配比、影响因素、物理特性、粒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也进行了室内的流动评价实验,评价这种新型桥堵材料对不同渗透率言行的封堵效果。结果如下:(1)通过理论与实验验证,确定反应物为磷酸氢二铵和氯化钙;通过系列实验得出最佳配比为1:1.21;通过实验研究表明矿化度对新型桥堵材料的生成没有影响;不溶于弱酸和碱,易溶于强酸稀溶液;产物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稳定性高;在温度升高后,反应产物转化率略有5%左右的降低,在加入稳定剂后得以解决;(2)A剂和B剂在常温下易溶于水,且其相应的水溶液粘度在1~2m Pa s之间;其直接生成的微粒主要为磷酸氢钙,在溶液中会逐渐转化为羟磷灰石和氯磷灰石;磷酸氢钙的微观结构为长条形的多层片状,磷灰石为六方柱状;(3)在不同温度下,随着A剂和B剂的浓度增加,粒度中值也逐渐增大,为20~30微米;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在磷酸氢钙向磷灰石转化后,粒度中值也些许增大,最高达到了69微米;所有的生成的沉淀中,颗粒的分选性较差,几乎都有100微米以上的颗粒生成。(4)室内流动评价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的桥堵材料对于小于600m D的岩心有85%以上的封堵效果,对于1700m D的岩心封堵率也可达到60%以上;在模拟储层温度保存一个月后,其最终的封堵率整体都可以达到70%以上。通过一系列的室内研究与评价实验,表明这种纳微米桥堵材料在调剖方面有着很高的潜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等问题,我国仍需不断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提升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并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液化天然气(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在再气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可利用的冷能,同时我国还蕴含着丰富的地热能。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研究LNG冷能与地热能的利用具有深远的社会和战略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手段,构建了四种L
米38区块是神木气田二期开发建设的主体区块,目前上古生界主力开发层系的沉积规律、储层特征与分类评价方法尚不明确,限制了该区致密气藏的开发建设部署,亟需对开发新区开展储层综合地质研究。在系统调研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神木气田米38区块盒8、山1、山2段及太原组等主力层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相研究与砂体展布规律分析,进行了储层岩石学、微观孔隙结构、物性、有效储层叠置样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抽油杆柱在服役过程中面临的机械疲劳以及腐蚀疲劳对整套采油设备的最大下泵深度和产液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杆柱设计方法的合理与否也会对整套采油设备的性能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情况下对抽油杆柱的疲劳特征及杆柱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就有了重要意义以及工程价值。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三方面展开对抽油杆的疲劳特征及杆柱设计方法的分析与研究工作。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通过对油田现场收集的抽油杆断裂样品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油井出水严重,水驱效率低下,导致原油产量降低,油田稳产增产形势严峻。为了改善水驱效率、提高原油采收率,就必须对油井进行堵水调剖。本研究针对高渗透地层,采用相反转法构建了能耐温抗盐的环氧树脂乳状液堵水体系,然后评价了该体系的堵水性能。本文先通过多种乳化剂在自来水和模拟地层水中的乳化实验,筛选出适合环氧树脂的乳化剂为EL-90和OP-50,并确定
高温高盐油藏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储层温度高、盐度大,常规开发技术难以有效开发,导致其采收率低。近年来,纳米SiO2流体因其优良性能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高盐度(>10%,含有少量二价离子)和高温(90-150℃)的恶劣环境下纳米SiO2容易团聚,为发展一种可在高温高盐油藏应用的纳米SiO2驱油剂,本文设计制备了一种耐高温聚合物包覆纳米SiO2颗粒,并研究其流体在高温高盐环境下的驱油性能
地热能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等领域,但由于结垢问题,地热能利用效率很低。本文以羊八井地热田为研究对象,对其结垢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以缓解研究区结垢问题,恢复地热井的生产能力。本论文采用现场调查—室内样品分析—井筒多相流模拟—室内实验等一系列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结垢问题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结垢机理与防除垢措施。实地调查研究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热储特征、岩性特征以及热储来源
目前志丹油田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已经进入高含水生产期,管柱的腐蚀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困扰油田生产的重要问题。另外,随着油井的持续开采,各种施工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对储层造成污染,导致开采效率越来越低,所以需要采取酸化措施来解除地层伤害达到增加产能的目的。但是在酸化过程中,酸液也会对管柱造成腐蚀,所以研究采出水和酸液对管柱的腐蚀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模拟采出水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CO2分压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过程中,气井中的部分泡沫液会流入地面集输管道,并与管道中的气相形成(气-泡沫液)泡沫流体,从而对生产现场的输送效率以及相关集输设备造成影响与危害。为明确泡沫流体在集输管道中的流动状态,使生产现场能够及时对地面集输作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预测和管理控制,有必要对集气管道中泡沫流体的流动特性进行深入探究。为此,本文将分别从泡沫体系稳定性、泡沫流体流型特征以及泡沫流体压降规律几方面展开对泡
随着石油资源的缺乏,如何提高采收率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泡沫驱油是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但泡沫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其稳定性限制了在油田的应用。研究发现,纳米颗粒可以吸附在气液界面增强泡沫的稳定性,而均质纳米粒子表面活性不高,运移到气液界面的过程需要大量能量,使得生泡条件苛刻,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均质纳米粒子在稳定泡沫方面的应用。鉴于此,本文采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成功制备了半亲水-半疏水
温度作为大型LNG储罐运行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参数是探究LNG物性状态变化与储罐主要漏热方式的坚实基础,而数值模拟作为21世纪主流实验方法可为研究大型LNG储罐结构温度分布及内部受热流动规律提供科学手段。研究储罐内LNG状态参数变化及储罐与外界的主要传热方式,探究储罐各部位保冷层温度分布及热通量大小乃至整个流体域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已成为LNG储罐大型化建设管理中的首要工作任务。结合相关实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