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厅库区小叶杨和刺槐的耗水特性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京市官厅库区水源涵养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小叶杨、刺槐为研究对象,采用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热脉冲式树干边材液流测定技术和热扩散式树干边材液流测定探针(TDP)测定技术,从叶片和单株水平上探讨了刺槐和小叶杨的蒸腾耗水特性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影响机理,其结果不仅可为更精确地估计生态用水定额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也可为该区域这两种树种的选择及其合理林分的密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该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了小叶杨和刺槐树种的叶片蒸腾耗水规律:叶片蒸腾速率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强而增强,08:00,小叶杨叶片蒸腾速率为77.66g/m2·h,而刺槐仅为20.98g/m2·h;大约在12:00-15:00达到峰值,小叶杨和刺槐分别为229.73g/m2·h和143.94g/m2·h。之后又逐渐减小。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于小叶杨,辐射强度和空气温度日变化对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10cm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对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不明显:而对于刺槐,其叶片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相关性较好,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风速日变化与叶片蒸腾速率之间无显著性相关。 2)研究了小叶杨和刺槐树种的树干边材液流的日变化、连日变化以及月变化进程,发现小叶杨和刺槐树干液流日进程均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通常白天07:00~08:00液流开始上升,以后,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强,气温、土壤温度的增加,使得液流速率不断上升,并且在12:00~15:00左右达到其峰值,然后开始下降,19:00左右速度变慢,直至来日日出之前达到最低值;也证明夜间有微弱液流存在,这是树体水分恢复和储水阶段,以备来日耗水之用。 3)研究了边材液流随方位、插入位点和径阶的变化规律,探明在树干的不同方位,液流速率存在有一定差异,规律为:西侧>北侧>南侧>东侧;树干不同位点的液流速率在昼夜变化趋势及峰形一致,但其峰值存在有一定差异,整个树干径向不同位点的液流速率由外向内呈下降趋势;边材液流速率随径阶的增大无明显规律,但液流通量和耗水量随径阶的增大而增大。 4)通过对树干边材液流规律的测定发现,刺槐的边材率较低,只有14.8%,而小叶杨边材率为81.8%。 5)本文分析了不同气象因子对液流的影响方式,建立了两树种边材液流速率与微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模型,并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小叶杨:Vs=9.467—0.109RH+0.322Ta+4.108×10-3ESR—0.268Ts,R2=0.963;刺槐:Vs=6.033×10-3ESR+0.749Ta—9.502,R2=0.956)。 6)以小叶杨树种为例,利用其边材宽度与胸径之间良好的相关性(Ysy=2.87+0.23×Xsy,R2=0.97),在热扩散技术测定的单株耗水量的基础上,完成了单株耗水到林分耗水的空间尺度放大。
其他文献
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是世界主要温室盆栽花卉之一,也是我国深受大众喜爱的中高档年宵花卉。标准化栽培管理和环境调控是及时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的保证。针对南
兰花是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总称,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属于单子叶植物,是目前花卉中价值最高的一种。兰花的花色、花期和花形的改良一直是兰花育种的难点和重点。由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一种多用途豆科固氮树种(观赏、木材、饲料、蜜源树种),它生长快,材质好,因此已成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种。但其有限的耐盐能力却限制着其栽种范
本文通过对豫西黄土高原地区槐树(Robinia pseudoacacia L.)、榆树(Ulmus pumila L)、椿树(Ailanthus altissima L)、杨树(Populus tomentosa Carr)、柳树(Salix babylo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