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阔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近海和远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等产业为数以万计的沿海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渔业关系着千万人的生计,以及沿海地区居民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生物资源逐渐被加工成各种各样高附加值的保健品。现在,海洋渔业已被纳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兴渔是建设海洋渔业强国的基础,也是海洋渔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科技进步对全国和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研究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拟解决的问题及技术路线,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与测算方法。本部分包括基本概念,技术创新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和常用测算方法的总结与比较。第三部分为我国海洋渔业科技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本部分在总结海洋渔业发展的政策、经济、科技等问题的基础上,梳理海水产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等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第四部分,我国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实证分析。通过1988-2015年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经济面板数据,测算我国海洋渔业劳动力和资本的弹性系数,然后采用索洛余值法,对全国和沿海地区的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对沿海地区和重点经济区的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第五部分,海洋渔业科技进步影响因子贡献率分析。根据科技进步与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理论,从科技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角度构建了海洋渔业科技进步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因子权重,分析各因子对海洋渔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和作用。第六部分,结论和政策建议。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表明,①从全国来看,我国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为49.27%,“十二五”期间达到77.83%,1988-2015年我国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93%。②从沿海地区来看,“十二五”期间,大部分省份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都在50%以上,只有广西低于50%。排名前五位的省份分别是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和浙江省。但上海市位居第一主要由统计数据问题导致的,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③三大海区中,东海区的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达到94.61%,南海区最低。五大重点海洋经济区中,长三角地区的海洋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最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海和江苏省贡献率超过了100%,这主要是数据问题导致的,难以避免。同时,本研究基于海洋渔业科技硬实力和海洋渔业科技硬实力两个层面,构建了由11个指标组成的全国海洋渔业科技进步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测算了“十二五”时期各因子的贡献率。结果如下:海洋渔业科技硬实力的贡献率为43%,海洋渔业科技软实力的贡献率为35%。如果将影响因子进一步分解为人员能力、经费投入、执法与管理和科技服务水平四个方面,贡献率分别为24%,20%,19%和15%,人员能力的贡献率位居第一位。主要结论:①海洋渔业经济的增长主要源于人力资源、资本的投入和广义的科技进步以及自然资源存量。广义的科技进步包括人员素质提升、海洋渔业项目的经费投入、海洋渔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等诸多因素。②科技进步是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发展和持续稳定增长的不竭动力。科技进步是主要的因素,海洋渔业科技进步的贡献度超过一半,近三十年来,科技进步对海洋渔业的贡献率逐步提高,由“十一五”期间的49.27%提高到“十二五”期间的77.83%。③在影响科技进步的因素中,海洋渔业专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稳定的科研经费投入是制约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点主要体现在,“十二五”时期人员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居第一,渔业科研经费投入的贡献位居第二,这说明就业人员能力对一个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不亚于经费,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是提高人员能力的重要途径。最后针对模型测算结果和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五点:一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二是加强科研资金投入,优化资金配置;三是启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研究;四是加强海洋渔业执法和产业管理水平;五是提高海洋渔业科技公共服务与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