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别差异的研究在国外早已成为热门,且性别差异辐射面广,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上世纪出现了教育与性别相结合的研究,但对中学生语文写作中性别差异研究较少,为数不多的几篇研究论文都停留在理论解释层面,没有提出实用的对策,加之教育日新月异,中学生作文现状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本论文对当前中学生语文写作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力图对其中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期望能提出一些合理化的中学语文写作“双性化”教学策略,以期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正视中学生语文写作中存在的性别差异,一起致力于消解性别差异带给中学生的不良影响,达到语文写作最优化水平。第一章首先对论文的核心概念进行阐释与辨析,为性别差异与语文写作结合研究扫清认知障碍。其次,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基础:社会性别理论,性别图式理论和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中学生语文写作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国内外性别教育开展的优异成果、我国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两个方面作为中学生语文写作中性别差异研究的实践基础。第二章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作文案例分析对中学生在写作文体、写作内容、写作方法与写作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数据收集,试图通过这些数据的整理与归纳为探析原因和提出对策提供事实依据。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归纳后,总结出中学生在文体偏好、选材偏好、表达方式与风格、写作态度上存在着的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在表达方式上性别差异最明显,包括修辞使用、词语搭配、表达逻辑等方面的差异。第三章里笔者对中学生语文写作中存在的性别差异追根溯源,总结出在生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养成方面的原因。生理方面主要是大脑器官发育和青春期表现的性别差异;心理学包含认知方式、思维方法、记忆力、感知觉能力的性别差异;在社会养成方面主要是家庭培养、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性别刻板定势造成了性别差异。第四章针对中学生语文写作中性别差异的表现及原因,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与教学案例,结合自身的经验与想法,提出社会宣传、家庭培养、写作教学方面的“双性化”建议,让学生在运用自身性别带来的写作优势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汲取异性写作优势,进一步提高自身语言素养与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发展成为一个更为“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