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以汉译《科学大纲》(1923)为核心展开的民国时期科学传播实践的研究。《科学大纲》底本是由英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兼科普作家John Arthur Thomson(1861-1933)主编的The Outline of Science(1922)。该书在西方是非常受欢迎的科普著作,现在仍然在西方电子图书目录中位居前列,还有不同版本的音频朗读版。《科学大纲》的译者均为美国留学归来的著名科学家,且承担多种科学界的社会责任。因此不论是原著还是译者都使得《科学大纲》成为中国近代科学传播实践的典型案例。本文以《科学大纲》(1923年及1930年两个版本)及其底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著作的科学传播理念、译者、当时的评价及其对《科学大纲》传播产生的影响。同时以进化论、相对论、电信技术以及在当时争议最大的灵学为例,考察了各部分的内容及其特点,试图对《科学大纲》及其在民国时期的传播有一定的认识。文章主要内容有:1、对《科学大纲》及其底本进行研究。回顾了当时翻译出版此书的社会背景,重点分析了The Outline of Science的作者及其科学传播理念。2.根据民国初期国内西学引进的特点和潮流,在38章中选取了四篇典型的文章进行探讨:《达尔文主义在今日之位置》、《应用科学之二—无线电报与无线电话》、《爱因斯坦之学说》和争议最大的《灵学》。因此这部分主要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将每章的理论要点整理出来,分析汤姆生教授的科学思路、科学态度和讲述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的特点。3.对汉译《科学大纲》的译者及其社会兼职、学术地位进行了分析,并对《科学大纲》译文及其两个汉译本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4.探讨了汉译本《科学大纲》的传播方式及当时读者的评价,并对有利于《科学大纲》传播的精美插图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科学大纲》强调的科学传播理念及其对科学的理解在现在看来仍然可圈可点。2.《科学大纲》传播的重点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科学的理解,因此在叙述中能抓住理解科学的要害,即使是像相对论这样深奥的内容也可以不借助专业术语与数学公式,让读者理解相对论的基本观点以及与牛顿理论的根本区别。3.在当时,《科学大纲》的翻译、售价并不能令人满意,对传播产生了一定影响,后编入《万有文库》,虽对译文有所改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另外,汉译《科学大纲》对于汤姆生强调的科学的趣味性传播有余,但对于科学的认知方式,以及科学的动态发展等方面的传播不足。The Outline of Science这样一部传播理念先进,内容扎实且精彩有趣,可读性极强的科普巨著在西方仍然流行,相比而言其汉译本《科学大纲》的流行程度却有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