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特点,评估抑肽酶、氨甲环酸和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的止血效果及其对开胸手术围术期的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上合理应用止血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因罹患肺或食道肿瘤的开胸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A组(抑肽酶组,n=20),麻醉诱导后切皮前滴注抑肽酶1×10~6KIU,术中持续泵注2.5×10~5KIU/h;T组(氨甲环酸组,n=20),麻醉诱导后切皮前滴注氨甲环酸10mg/Kg,术中持续泵注1mg/Kg/h;E组(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组,n=20),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将滴注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0.6mg;C组(对照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滴注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前、术中3h、术后第1d和术后第3d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常规(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TEG,血小板数目,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D-D二聚体(D-D)含量,抗凝血酶—Ⅲ含量,并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胸腔引流量。 结果:(1)四组术中、术后R值和K值均逐渐增加,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组、E组和C组最大振幅(MA)在术中3h和术后第1d降低,其中C组、T组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E组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第3d恢复到术前水平:A组各时相点MA无明显变化。C组、T组凝血指数(CI)均逐渐降低,但C组术中、术后与术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组术中、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术后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E组术中3h CI高于术前,术后第3d明显低于术前。四组LY30均逐渐增加,术后与术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T组、E组和C组血小板数目术中和术后第1d减少,术后第3d恢复到正常,其中E组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各时相点血小板数目无明显变化。(3)A、T、E三组PT、APTT术中、术后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而C组PT、APTT术中、术后较术前逐渐增加,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Fib含量逐渐降低,其中A、T、E三组无显著性变化,C组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5)。(4)A组、T组和E组术中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四组术中PAI活性与术前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PAI活性明显高于术前(P<0.01),A组、T组、E组术后P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