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双足机器人作为典型的智能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军事训练、工业制造、医疗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车载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模式,也是双足机器人常见的活动场景。车载平台的加速或减速运动对车载双足机器人造成直立平衡干扰。目前双足机器人直立平衡控制研究较少,大多从基于模型和基于行为的角度出发,控制方法过于依赖双足机器人和其所处环境的模型构建,其自适应性和鲁棒性较差。将人体神经肌肉控制机制应用于车载双足机器人的直立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仿肌肉反射的双足机器人直立抗扰策略研究(61603284)”、“直立抗扰任务下的踝关节外骨骼协作控制策略研究(6190328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足机器人作为典型的智能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军事训练、工业制造、医疗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车载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模式,也是双足机器人常见的活动场景。车载平台的加速或减速运动对车载双足机器人造成直立平衡干扰。目前双足机器人直立平衡控制研究较少,大多从基于模型和基于行为的角度出发,控制方法过于依赖双足机器人和其所处环境的模型构建,其自适应性和鲁棒性较差。将人体神经肌肉控制机制应用于车载双足机器人的直立平衡控制,提高实际直立平衡控制性能的仿生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采用“理论、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思路,以车载双足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车载双足机器人运动控制中的重要问题——踝关节直立平衡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人体神经肌肉激活模型环路复杂且涉及模型参数繁多的问题,采用分层结构控制方法,构建了人体直立平衡踝关节肌肉分层激活模型(简称“肌肉分层激活模型”),并提出了获取肌肉牵张反射激活分量、姿态补偿激活分量和肌肉激活量等方法;针对模型输入信号与肌肉激活量不同步的问题,提出了肌肉分层激活模型的时间延迟估计方法;提出了肌肉分层激活模型增益参数优化策略,进一步提高了肌肉分层激活模型对肌肉激活量的估计精度;通过试验验证了肌肉分层激活模型的精确性,精度可达到93%。肌肉分层激活模型可通过人体运动信号直接获取踝关节肌肉激活量,为车载双足机器人仿生控制奠定基础。(2)针对常用的双足机器人控制方法存在灵活性和鲁棒性较差等问题,在给出双足机器人踝关节直立平衡控制性能评价指标“抗扰周期和摆动范围”的基础上,以肌肉分层激活模型为基础,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踝关节肌肉驱动机制的直立平衡仿生控制方法(简称“直立平衡仿生控制方法”)。该仿生控制方法模拟人体跖屈肌肉群和背屈肌肉群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虚拟肌肉激活模型估计虚拟肌肉激活量,通过构建虚拟肌肉力学模型得到相应的虚拟肌肉作用力,再通过构建踝关节驱动模型估计车载双足机器人直立平衡控制所需的踝关节期望作用力矩,作用于双足机器人踝关节,使得车载双足机器人在较小车载平台加速或减速运动时,能快速、准确地恢复到初始的直立平衡位置。构建了车载双足机器人直立平衡控制仿真试验平台,验证了直立平衡仿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3)针对车载双足机器人负载发生变化时直立平衡控制性能变差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模糊插值推理的直立平衡自适应仿生控制方法。借鉴教育学中的经验学习教学法,提出了基于经验学习的模糊插值推理算法,当双足机器人负载发生变化时,通过模糊插值推理,更新直立平衡仿生控制方法中虚拟肌肉激活模型增益参数,保持车载双足机器人直立平衡控制效果,使得直立平衡仿生控制方法具备自适应控制能力,并进行了仿真验证。(4)针对直立平衡仿生控制方法中肌肉力学模型结构复杂且包含许多不易观测变量的问题,将双足机器人踝关节简化为由惯性、阻尼与弹性单元组成的二阶阻抗模型,改进车载双足机器人直立平衡仿生控制方法,提出了基于时变参数阻抗模型的直立平衡仿生控制方法。通过构建踝关节时变参数阻抗模型获取踝关节抗扰力矩,构建车载双足机器人倒立摆模型计算踝关节动态作用力矩,二者一起确定直立平衡控制过程中踝关节期望作用力矩。在构建的车载双足机器人直立平衡控制仿真试验平台上,完成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提高了双足机器人的直立平衡控制性能。(5)构建了车载双足机器人直立平衡控制试验平台,在完成了踝关节力矩跟踪试验(力矩跟踪精度达到了98.7%)的基础上,完成了3种直立平衡仿生控制试验和基于神经网络学习的直立平衡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控制方法均能满足车载双足机器人直立平衡控制要求,其中3种仿生控制算法直立平衡控制效果都优于基于神经网络学习的直立平衡控制方法,且基于时变参数阻抗模型的直立平衡仿生控制方法效果最好。本文完成了车载双足机器人直立平衡的踝关节仿生控制研究,在理论研究、计算机仿真和试验平台搭建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双足机器人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课”在全国各大中小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线上线下教学各有哪些特点和优缺点,如何对线上线下教学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这些是后疫情时代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该文在分析线上线下教学特点和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年级特点和课程特点,讨论了中学教育阶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表明应该采用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配置策略。此外,对于高年级以及像语文、外语
企业作为构建创新型国家重要的创新主体,其创新能力和意愿的强弱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创新高失败率的现实面前,多数人存在“反失败”偏见,致使企业技术创新失败后的再创新在传统创新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创新失败客观存在,因此,严格意义上,任何企业都是创新失败企业。但在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在某一时间段内,会面临失败和成功两种结果。作为现代企业重要战略决策资
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世界海事组织不断建立船舶排放控制区,限制船舶排放。采用EGR(废气再循环)技术的船舶柴油机和微量柴油引燃天然气的双燃料船用发动机可有效控制NOx等污染排放。此外,开展发动机缸内燃烧数值模拟需要构建替代物模型燃料并导入其化学动力学机理,燃料基础层流燃烧特性研究是构建和验证燃料替代物模型和化学动力学机理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重点开展了天然气/柴油中主要组分甲烷/高碳
截止2020年9月,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推广到21个省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即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域经济效应)已经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域经济效应还受到新经济地理学、国内垂直专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域经济效应,并分析新经济地理学、国内垂直专业分工等因素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域经济效应的影响,对于完善自贸试验区产业与空间布局、
价值链重构是破解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发展困境的现实诉求,也是突破企业成长关口的有效选择。近年来,中国充分把握融入全球价值链(GVC)的战略机遇,依靠土地、劳动等要素低廉的优势,大规模吸引外资,发展加工贸易,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增,制造业产值已从2010年至今连续九年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但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0%,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价值链升级进程缓慢,仍面临着诸如技术升级受阻、GVC地位提升缓慢、
由于水的粘度小,润滑水膜的承载能力低,在重载低速工况下经常导致润滑失效的情况出现,限制着水润滑尾轴承的发展和应用。生命体内的软物质通过水合作用,成功解决了水粘度小的问题,有效减小了负载条件下摩擦磨损行为的发生,为运动组织或器官提供了高效的水合润滑。基于将水合润滑机制应用到水润滑尾轴承领域的策略,通过合成不同结构的聚丙烯酰胺(PAAm)水凝胶微粒,综合利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优异的耐磨性
随着环境的持续恶化以及资源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不断增加,人类逐渐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将单一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转化为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以期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而随着低碳经济的推进以及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企业不仅面临碳限额的约束,而且也面临成本结构的改变。同时,企业的资金约束问题也日益凸显,该问题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决策,而且影响供应链中其它企业的决策,进而影响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环境的不断恶化,绿色制造作为现代化制造模式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离散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在提高经济指标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离散工业过程绿色调度通过资源分配、操作排序和运作模式的合理优化,实现节能、减排、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实现制造过程的绿色化,其研究具有更高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
船舶柴油机自问世以来就被用作船舶主推进动力。至20世纪50年代起,船舶柴油机几乎完全取代蒸汽机。船舶柴油机热效率高、起动性好、经济性好,是民用船舶、中小型舰艇以及常规潜艇的主要动力。换热器作为柴油机上重要的换热设备,常用来冷却淡水和润滑油。性能优良的换热器对提高柴油机热工效率和机动性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壳式换热器和管翅式换热器是柴油机上常用的换热设备。在此类换热器中,管程结构单一,流动形式固定
随着石化燃料的日渐枯竭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在船舶行业,国际海事组织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远洋船舶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世界各航运大国相继开始研究太阳能在船舶上的应用技术。然而,由于光伏发电技术易受光照强度、温度、风速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发电功率呈现出明显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如果将太阳能光伏电力系统直接接入船舶电网势必给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