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0 年底,沈雁冰接编并革新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小说月报》,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新文学杂志中的一支生力军。 商务创办杂志,除了要获取利润外,还想对旧中国的文化状况有所改变。在沈雁冰革新之前,《小说月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这一目的。随着新文化运动到来,部分读者的阅读兴趣发生了变化,他们更青睐于新的传播内容;而此时的《小说月报》保持登载内容不变,质量下降。二者逆向,必使杂志劣汰。迫于压力,时任主编开设了“小说新潮”专栏,以示提倡新文学,并请沈雁冰来主持,表明《小说月报》半革新的开始。所谓半革新,是指在保持旧载内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增添新有内容。在新旧思想斗争剧烈的年代里,这种“冶新旧于一炉”的做法,加剧了《小说月报》的失败。 沈雁冰接任主编后,在了解存稿的基础上,向商务提出三点意见,开始了他迈向革新《小说月报》的一步。搞好编辑统筹,按照新的编辑方针,寻求适中的稿件,并动用多种编辑手段,对外宣传、对内“包装”,推出革新的第一期(“革新号”)。“革新号”出版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反响。然而,沈对此并不满意,在吸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了他革新《小说月报》的编辑工作。首先在编者与作者的协作上下工夫,以利《小说月报》持续发展。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沈雁冰决定仍靠以文学研究会成员为主的这群作者,在确保基本稿源的基础上,以求自由来稿。同时不忘向名家约稿,以便树立杂志的品牌。另外,加强编者作者化和基本作者编辑化的杂志操作方略,相互协作,以保编好杂志。 编辑《小说月报》的过程,是不断学习、提高、改进的过程。除编辑应具备的素养之外,沈雁冰更高人一筹,但他并不以此而知足,而是不断向名家请教,接纳多方合理性建议,以求提高《小说月报》的质量。编好《小说月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读者,作为编辑,沈雁冰善于从读者的现有水平出发,引导读者阅读,培养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平等地与读者交流意见,促成读者与编辑的沟通,在此基础上,争取读者能动地参与,以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和欣赏趣味,为读者着想,更为读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