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卡,一个带有诸多意味的绘画样式,它不仅代表着藏传佛教教义的宣讲形式,更展现着受此种宗教理念熏染下的人民的内在精神世界。学术界近几十年对于宗教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招致前赴后继的学者栖身于宗教绘画艺术研究,“蒙地唐卡”虽被学者零散挖掘但始终未被引起高度重视。我想每一个文化遗产都有长短不一的生命周期,自然灾害、存放不当、人为破坏等诸多因素都可能会使其消磨殆尽,应尽早着手。文章以“蒙地唐卡”作为出发点,首先梳理了元、明、清三朝蒙藏就藏传佛教交流的历史背景并对“蒙地唐卡”的概念作了政治、宗教、文化、地域四方面的的限定;其次探究了“蒙地唐卡”形成的文脉,从具体的传播路线、政治领袖之间的宗教交流和与勉唐派的历史考察进行探索并展开论证;以证明“蒙地唐卡”是由藏地勉唐派的传入,宫廷画派的影响以及地域特色的展现融合构成的独具蒙地特色的唐卡绘画样式集合。并从《造像量度经》、一世哲布尊丹巴扎纳巴扎尔、勉唐风三方面出发论证“蒙地唐卡”的绘画特色,征得其遵循造像仪轨不仅具有勉唐遗风还兼具扎纳巴扎尔与地域绘画特色。最后以形、色、貌三个绘画要素反观蒙藏两系唐卡的形象展演。文章所有探究过程均基于艺术风格学、艺术社会学、文化史等学说的支撑结合前图像志及图像志分析,并参考前辈学者的研究结果叙述、梳理和解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