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地区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绝大部份为低分化或未分化型鳞癌,恶性度较高,生长快,易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因而传统的局部放射治疗很难提高晚期鼻咽癌病人的生存率。
经过多年的病理学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病人的未分化型鼻咽癌组织中均存在Epstein-Barr病毒(EBV)基因组,这种鼻咽癌细胞为EBV阳性的特征为鼻咽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靶点。然而,目前国内外已建立的鼻咽癌细胞系还没有病毒潜伏感染并稳定存在的细胞模型。因此,建立稳定感染EBV的鼻咽癌细胞株是打破研究瓶颈的重要前提。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EBV的转录因子EBNA1在维持病毒基因组稳定中的作用,建立EBV稳定感染的鼻咽癌细胞模型,从而为鼻咽癌的基因治疗及临床前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1.通过共培养法使CNE1或CNE2细胞感染EBV携有EBV的B95-8细胞与CNE1或CNE2细胞接触共培养24小时,使其感染EBV。
2.抗体激活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实验以去除B95-8细胞根据抗体激活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原理,采用抗IgM抗体和新鲜兔血清选择性地去除共培养系中的B95-8细胞。
3.检测B95-8细胞的去除效果,同时验证CNEB细胞内的EBV的存在以去除B95-8的感染后细胞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B95-8特异的CAJA-DRBI片断,检测是否彻底去除B95-8细胞。将感染后的CNE1、CNE2细胞分别命名为CNEB1、CNEB2。以CNEB1和CNEB2细胞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EBV的BamHI-W基因,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细胞中EBV的存在。通过RT-PCR及SouthernHybridize杂交的方法检测CNEB2细胞中的EBV潜伏期的EBER和裂解期的BZLF-1的转录。
4.EBNA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WesternBlot检测
PCR扩增EBV的EBNA1LR1和LR2-DNA结合区两段功能片断,先后连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完成EBNA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将其命名为P-T-EBNA。将P-T-EBNA瞬时转染293细胞,通过WesternBlot检测EBNA1的表达。
5.P-T-EBNA稳定EBV基因组的功能鉴定在感染后第九天的CNEB2细胞转染P-T-EBNA及空载体,通过检测EBER的转录持续期间,验证P-T-EBNA具有稳定EBV基因组于鼻咽癌细胞内的功能。
结果:1.形态学观察发现CNEB1和CNEB2细胞形态有所改变,由多边形变成梭形,一些细胞内有许多空泡生成,贴附能力明显减弱。
2.对CNEB2细胞的CAJA-DRBI基因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证明抗体激活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实验能有效去除B95-8细胞。
3.在DNA水平检测到了BamHI-W基因,证明CNEB2细胞内存在EBV基因,在RNA水平检测到BZLF-1转录持续12天,EBER转录持续14天。通过SouthernHybridize杂交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BZLF-1的转录。
4.成功构建了EBNA1真核表达载体P-T-EBNA,通过WesternBlot检测到目的基因EBNA1可以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5.转染P-T-EBNA的CNEB2细胞内EBV基因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结论:本研究通过建立EBV阳性的鼻咽癌细胞模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鼻咽癌细胞与B95-8细胞接触共培养的方法是鼻咽癌细胞感染EBV的有效途径。
2.与CNE1相比CNE2的细胞内环境更适合EBV的潜伏感染。
3.抗体激活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实验能选择性地去除B95-8细胞。
4.CNEB2细胞内BZLF-1及EBER转录的检测结果揭示了EBV初始感染鼻咽癌后由裂解期到潜伏期转变的规律。
5.成功构建了EBNA1的真核表达载体P-T-EBNA,并初步证明了EBNA1稳定鼻咽癌细胞内EBV基因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