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镇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中国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刻认识到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加快推进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省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是山东省解决“三农”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城镇化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并与全国及东部十省市进行比较分析;从时间和空间尺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11年来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及空间分布格局;从经济、社会和体制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同时在“四化”协调的背景下解析新型城镇化与其它三化的协调性,提出促进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时间变化方面。2003-2013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发展与全国相比速度稍慢,整体水平差距不大,与东部十省市相比其城镇化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但发展速度增长相对较快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总体上看,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各维度指标和综合评价水平大体上呈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指标发展速度总体上快于其他维度指标,城乡统筹和环境资源评价指标相对较低且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的速度,有待提高;比较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同期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演进过程,可以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稳步发展阶段(2003-2006年)、继续发展阶段(2007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3年)。(2)空间变化方面。在数量上,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演变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中间层水平(较高和较低水平)的地市的比重增加,而两极水平(高水平和低水平)地市的比重减少;在空间上,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东部和中间高,西部低”的空间梯级变化格局,东部以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占绝对优势,西部以低水平和较低水平为主。山东省十七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3)影响因素及协调性方面。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其经济实力、产业发展、人口、科技教育、基础设施、户籍管理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有密切关系;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存在相互依存促进等关系,“新四化”的同步推进,有利于促进山东省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协调可持续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