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较快,城市大规模向外扩张,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区域生态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利用GIS技术,对昆明市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时空分异格局与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构建生态文明,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选取城乡一体化进程较快,生态环境问题较凸显的滇池湖区为研究区域。首先综合分析研究区目前存在哪些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其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再借助GIS技术,对各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滇池湖区1989年、2000年、2010年生态安全指数空间数据,进而从栅格、景观、行政单元三个尺度上分析该区生态安全状况;最后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该区生态安全时空分异特征及演变过程。主要结论如下:(1)1989年、2000年、2010年,滇池湖区生态安全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生态安全指数呈减小趋势。城乡一体化进程较快的平原地区,生态安全等级较低;离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的山区、半山区生态安全状态相对较好。研究区林地景观、水体景观生态安全平均指数均大于该区总体景观的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耕地、草地及人工景观建设用地生态安全状况较差。西山区、晋宁县生态安全等级较高,五华区、官渡区、呈贡县生态安全等级较低。由于主城区(新城区)经济发展较快,而远郊区、县(晋宁县)经济发展较慢,因此,由主城区到远郊区、县,生态安全等级逐渐升高。(2)三个时期,区域生态安全三种尺度下(Ⅰ1000m×1000m、Ⅱ1500m×1500m、Ⅲ2000m×2000m)均出现空间自相关现象。空间自相关性随研究尺度、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弱。(3)1989年、2000年、2010年,在研究区内,生态安全相似的区域呈集聚分布,且集聚性随时间逐步增强。生态安全“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山区、半山区。生态安全“冷点”区主要分布于昆明主城区、滇池东岸种植区。(4)在1989-2000年,2000-2010年的两个时段内,研究区生态安全变化相似的区域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模式,且随时间的推移,空间集聚分布的趋势也逐渐增强。滇池湖区生态安全变化的空间格局以降低型高-高类型区为主,此类型区扩散效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