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认知能力衰退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主要病理特征为细胞外间隙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沉积所形成得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细胞内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形成得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以及海马神经元丢失。其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斑块(老年斑)在大脑内的沉积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由Aβ直接的作用于神经元所引发的神经毒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说。并且普遍的研究结论都人为,β折叠结构的形成是β-淀粉样蛋白具有毒性作用的关键步骤。老年斑中存在有异常高浓度的Cu2+,提示Cu2+可能参与了AD的发病过程。有研究指出通过与Aβ结合,Cu2+可促进β折叠结构的形成,进而引发神经毒性。因此一直以来过渡态的金属离子被认为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手段革新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报道指出Cu2+在某些情况下很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本题运用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分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沉积分析)等实验方法,研究了铜离子对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离子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毒性作用之外还可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够抑制β折叠结构的形成,甚至破坏业已形成的β折叠结构,从而达到减弱毒性作用的效果。另一方面,从分子机理来看,目前关于Cu2+与Aβ存在相关性的证据很多,但关于参与Cu2+结合的氨基酸位点却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对突变体Aβ,3,6,13,14Aβ1-40的研究实验结果揭示了His6、His13、His14位点是Aβ上的Cu2+结合位点。再者,目前已有很多关于不同形式的Aβ与它们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并且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而近年来,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认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激活小胶质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组织结构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机制。本文通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Griess reagent、ELISA检测试剂盒等实验在mRNA和表达产物两个水平上测定了不同结构的β-淀粉样蛋白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TNF-α,NO)。结果发现,不同聚集形式的β-淀粉样蛋白通过不同的途径活化小胶质细胞,重要的是无论是那种形式活化均能被铜离子所抑制,从而进一步证实了铜离子积极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