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作为现代会计理论的重要议题之一,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理论研究,但其仍不失为一个前景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作为研究问题,试图回答上市公司债务违约后会进行什么方向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否能被债权银行所看穿、以及被看穿之后又是什么其他因素推动了债务重组的实现等一系列问题。
西方关于债务违约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债务契约假设之上,关注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规避债务违约的情况,鲜有讨论违约后管理层会计行为的文献。国内关于债务契约的研究则刚起步,尚没有关于会计信息在债务重组中作用的文献。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契约理论和寻租理论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以沪深两市2001-2006年间发生债务违约和债务重组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的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债务违约的上市公司较债务未违约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即债务违约公司有动机通过降低盈余来逼迫债权银行减免本息等。债权银行则能够识别出企业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但由于存在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得有政治关系的企业可以借机寻租,实证结果表明相比没有政治关系的债务违约公司,有政治关系的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债务重组之间的关系更强。
本文共分为六章,从逻辑关系上来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盈余管理、债务契约以及债务重组三方面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同时结合我国制度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实证分析,在契约理论和寻租理论的基础上,进步分析说明我国债务人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结果和研究局限性。
本文的贡献在于,以前的研究大都集中于验证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和盈余管理的动机上,而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尤其是债权人)在决策过程中是否会将盈余管理考虑在内以及盈余管理是否会形成资源的错误配置上研究不足。因此对我国债务人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将为解释这两个重要问题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经验证据。本文的研究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会计信息的债务契约有用性和会计行为的形成与作用机制,进一步验证了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从而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优化市场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