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一个影响环境的重要问题。堆肥因具有可将污泥转化为有价值的堆肥产品,且运行成本低的优点而应用前景广泛。但目前污泥堆肥存在堆肥周期长、存在恶臭气体、调理剂用量大等问题。为此,本课题基于多尺度调控理论,分别从颗粒化生物调理剂、复合微生物菌剂、正负压耦合通风的角度对污泥高温好氧堆肥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颗粒化生物调理剂投加量优化。在污泥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颗粒化生物调理剂的最佳投加量为20%,在此投加量条件下,堆体快速升温,第2天已接近50℃高温,维持高温期最长,达到8天;有机质的含量由初始的59.8%降至47.4%;堆肥除湿效果较好,污泥堆肥化产物的最终含水率为48.4%;有保氮效果,可使堆体中的氨气保持在500ppm以下;最终污泥转化产物的C/N比初始污泥的大;堆体氧较高,不易产生H2S。且引起堆体pH值变化不大。2.复合微生物菌剂接种比例确定。污泥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复合微生物菌剂最佳接种比例为5%,在此接种比例条件下,堆体快速加温,第3天已至59℃,高温期较长,为6天;污泥有机质降解较快,从初始的59.2%降至最终的51.7%;堆肥除湿效果较好,污泥堆肥化产物的最终含水率为58.3%,调理剂最终含水率为36.2%;堆体氨气在500ppm以下;最终污泥堆肥化产物的C/N比明显比初始污泥的低;堆体氧气含量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硫化氢含量与氧气含量成负相关。但引起堆体pH值变化不大。3.通风方式的选择。污泥高温好氧堆肥最佳通风方式为先负压后正压的通风方式,在此通风方式条件下,堆体前期升温较快,比采用正压通风最高温度高6℃;有利于堆体中后期去除水分,污泥最终含水率较低,为53.5%,调理剂的最终含水率最低,为35.4%;有利于堆体有机质的降解,其最终含量最低,为40.4%;释放的氨气浓度低;最终污泥C/N比比原始污泥的高。但引起堆体pH值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