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土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性和水敏性,当其处于天然含水率以及未经冻融循环作用影响时,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强度,而随着含水率增加或者经历冻融循环作用后,其强度将大幅降低。季节性冻土区的上部土在大气温度周期性波动和水分变化的影响下,进行周期性的冻结和融化,在这个过程中,土体内部的物理力学性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黄土边坡的稳定性。而目前对于冻融作用对黄土性质的试验研究,只关注极端冻融温度和含水率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性和水敏性,当其处于天然含水率以及未经冻融循环作用影响时,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强度,而随着含水率增加或者经历冻融循环作用后,其强度将大幅降低。季节性冻土区的上部土在大气温度周期性波动和水分变化的影响下,进行周期性的冻结和融化,在这个过程中,土体内部的物理力学性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黄土边坡的稳定性。而目前对于冻融作用对黄土性质的试验研究,只关注极端冻融温度和含水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相对比较简单,因为在实际一个冻融循环周期中,温度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周期范围内。故本文研究了在实际温度路径冻融循环方式下,黄土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反复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变化规律和微观结构特性,为该类型黄土滑坡的防灾减灾提供借鉴作用。本文以吕梁地区原状马兰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和室内试验的方式,研究了当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冻融循环方式下,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对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具体工作如下:(1)收集了吕梁地区1960~2019近50年来的地表气温资料,并以五年为一个时间阶段点,得到了12个年最低最高温控制点。根据温度周期变化的特点,进行0、1、3、7、12次冻融循环。原状土在经过不同冻融次数后,其表面劣化严重,观察到土体表面的碎屑越来越严重,冻融作用叠加到一定程度后,土体表面出现了微裂纹和裂缝。(2)研究了温度的变化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将一轮循环分为不同阶段,分析不同含水率土样在每个阶段土体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土体的强度与设置的温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温度由18℃升至最高温时,土体的强度下降,高温对土体强度影响较小,温度由最高温降至最低温时,强度持续升高,当土体中的水全部结为冰时土体的强度此时最大,当温度由最低温回升至18℃时,强度随之降低。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在0℃以上时,温度对土体强度影响较小,在0℃以下时,影响较大。(3)根据直剪试验结果,当不同含水率土样经过不同冻融次数的循环后,各含水率土样就均表现为首次冻融强度下降最大,随着冻融次数的进行降低幅度越来越弱。土体的黏聚力随着冻融作用的叠加呈指数型下降,冻融7次时基本稳定,高含水率黄土本身黏聚力相对较低,整个冻融过程减小程度远不如低含水率土样变化大。土体的内摩擦角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整体变化幅度不大。(4)根据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冻融循环作用使得土体结构变得疏松,颗粒破碎化严重,土体内部孔隙发育,颗粒发生偏转,颗粒间接触方式由面面接触转为点点接触和点面接触为主要方式,粒间的排列方式由架空成孔和架空-镶嵌成孔为主转变为架空成孔为主要方式,对孔隙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表明,土体内中等孔隙数量增加,土体内微孔隙数量减少,冻融作用使得孔隙越来越不规则,即圆形度升高。土体孔隙平均分形维数规律不明显。
其他文献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住宅建筑分散不利于集中供暖和以燃煤为主的取暖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国家倡导的清洁取暖政策下,本文结合太阳能和热泵利用技术,建立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以满足农村地区冬季供暖需求。由于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和气候条件存在差异,系统的适应性是其应用和推广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文通过模拟研究,分析该系统在不同气候区的适用情况,并从配置和控制策略上对系统做进一步的优化。首先,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
阳泉市娘子关供水工程修建在太行山中段。东起娘子关发电厂的取水口西至阳泉市区的猫山,终点是阳泉水厂的配水池,总长度一共大约有30km。建设了一、二、三级加压泵站以及扬水管道,主水泵12台,总装机容量12770k W,总地形扬程419.396m。娘子关泵站水泵从投入运行到现在为止,已经将近三年,水泵进口与口环结合处的泵壳、过水流道内及水泵一级叶轮入口边叶片在相同部位产生局部汽蚀,密封环圆弧处及泵壳上盖
岩体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往往取决于对岩体介质力学特性的理解与把握。岩体中结构面的存在形成了岩体中复杂的结构特征,岩体的力学响应受到所包含的结构面的几何及力学特征的很大影响。正确认识裂隙岩体的力学性质,对于合理研究岩体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以裂隙岩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颗粒流离散元方法,构建具有随机裂隙网络特征的等效岩体模型,并对其开展数值加载试验,研究裂隙岩体力学参数的结构效应
近年来“煤改电”项目在北方农村地区清洁供暖中得到了推广使用。但对于经济条件较弱的农村家庭而言,每年的取暖费仍旧较高,只能通过降低室内温度来减少该费用,因此,辅助供暖成为农居环境中一种有效的取暖手段。本文提出一种低功率座椅辅助供暖方式,通过研究人体在该供暖方式下的热舒适性来探讨其在农村地区使用的可行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环境温度14、16和18℃三个实验工况下,选取在校健康大学生作为受试人群
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供暖供冷效果及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地板辐射供冷、暖技术迅速发展。近几年较为先进的空气源直接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可以省略制冷剂与水的二次传热,相比于传统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热效率。而空气源直接地板辐射供冷暖系统在此基础上,又大幅度提高了地板辐射系统的利用率,节约成本,一套系统可两季使用。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面积大、有多房间供冷暖需求的场所尝试地板辐射供冷暖系统
岩质高陡边坡具有坡度陡、高陡大、突发性强特点,在地下采煤扰动下,坡体变形复杂,监测困难,难以防治,运用GNSS实时监测技术对采区高陡边坡形变规律研究和实时预警成为预防灾害的有效方法。针对采矿扰动下地面高陡边坡的实时监测及稳定性问题,本文以中国山西芦葫村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依据芦葫村高陡边坡所在地形以及与采煤工作面的位置关系建立GNSS实时监测系统,探究采动高陡边坡变形机制,研究发现:(1)采动、地
在国内外工程建设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当前,越来越多的异形、大跨度建筑不断建造,大跨度空间结构作为公共建筑和工业生产建筑的重要选型,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本课题研究的大跨度网架结构就是其中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跨度空间结构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对大跨网架结构设计、抗震等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借助国内某公司150m超大跨度弧形网架实际案例进行了设计、抗震等内容的具体研究,并运用了经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城市化进展越来越快。城市化是指人类社会由以农业为传统的乡村型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的过程。城市化过程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城市建设面积的扩张,建成区作为城市面积扩张的重要参考能够直接、准确的洞悉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和规模,不仅能够对城市发展历程轨迹进行掌握,而且能对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提供科学性参考和建议,对城市未来的规划和演变起到良好的辅助决策功能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基础部分的强度对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桩基的一种,其不仅承载力高、工期短,而且具有较高的单位承载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HC管桩在作为桩基础时,水平承载力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早先的设计者着重于桩基的竖向承载力,很少考虑水平荷载的影响,仅在基础中配置斜桩来辅助竖直桩,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容易带来安全隐患。随着城市的高层建筑
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对能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应用相对广泛。但由于天气、昼夜以及季节等因素的制约,太阳辐射具有非连续、不稳定的特点,影响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率。蓄热水箱作为太阳能光热利用中的储热设备,可调节负荷波动及存储热水,有效改善气象参数对太阳能光热利用的影响。普通蓄热水箱以水作为储热介质,热量以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