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factor or peptide, BNP)水平的影响及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病例选择入选自2008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3例。随机分为PCI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49-73岁,平均59.3±9岁;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 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50-74岁,平均61.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及AMI发生时间等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拜阿司匹灵、玻利维、低分子肝素、硝酸酯类、他汀类以及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等药物治疗。PCI组在此基础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患者入院后采即刻及治疗后1周肘静脉血,通过RT-PCR方法检测血液中BNP mRNA表达水平,通过ELISA方法测定血清BNP含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心功能变化及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结果:1.两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1周血液中BNP mRNA表达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PCI组治疗后1周BNP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1周比较,PCI组治疗后1周BNP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NP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血清BNP含量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PCI组治疗后1周血清BNP含量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1周比较,PCI组治疗后1周血清BNP含量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BNP含量无显著差异。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3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治疗后1周,PCI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变(P均<0.05),LVEF与对照组治疗后1周比较有显著改变(P <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WMSI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1周比较无明显改变;治疗后3个月,PCI组患者的LVEF升高、WMSI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变(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也均有显著改变(P均<0.05),LVEDV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3个月的LVEF、LVEDV、WMSI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浆BNP含量,3个月随访,可以提高患者的LVEF、降低WMSI,能有效地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