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脂质体结合微泡靶向介导MaFGF对糖尿病心肌病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lilan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应用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ltrasound-targetedMicrobubbleDestruction,UTMD)介导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odifiedacidicfibroblastgrowthfactor,MaFGF)对DM早期大鼠进行干预,评价该方法对DCM的防治效果,并初步研究MaFGF对DCM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为有效防治DCM提供一种新方法。
  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挑选50只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建立DM模型,其余10作为正常对照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将DM大鼠随机平均分为DM模型组、MaFGF溶液组、MaFGF纳米脂质体组及MaFGF纳米脂质体+UTMD组。干预方法:正常对照组及DM模型组仅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MaFGF溶液组经尾静脉注射MaFGF溶液;MaFGF纳米脂质体组通过尾静脉注射MaFGF纳米脂质体溶液;MaFGF纳米脂质体+UTMD组于尾静脉注射MaFGF纳米脂质体与超声微泡混合溶液同时用超声靶向击破。DM模型诱导成功后每周干预两次,每次MaFGF给药剂量为15μg/kg,共干预12周。各组于干预结束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VentricularFractionShortening,LVFS)、乳头肌水平左室壁短轴切面各节段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Vs)、径向峰值应变(Sr)及径向峰值应变率(SRr)。处死前各组大鼠再行心导管技术,测量左室收缩末压力(LVESP)、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LV±dp/dtmax)。在完成上述两项检查后,处死大鼠,取心脏组织,用天狼猩红染色法评价心肌间质纤维化情况,用TUNEL染色法评价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1.干预12周后,DM模型组LVEF、LVFS、Vs、Sr及SR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MaFGF纳米脂质体+UTMD组LVEF、LVFS及VVI各项指标均高于DM模型组及其他各干预组(P<0.05)。
  2.干预12周后,DM模型组LVESP、+dp/dtmax及-dp/dtmax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VEDP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aFGF纳米脂质体+UTMD组LVESP、+dp/dtmax及-dp/dtmax明显高于DM模型及其他各干预组(P<0.05),而LVEDP低于DM模型及其他各干预组(P<0.05)。
  3.干预12周后,天狼猩红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显示,DM模型组CVF、A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aFGF纳米脂质体+UTMD组CVF、AI低于DM模型组及其他各干预组(P<0.05)。
  结论
  1.本研究应用纳米脂质体结合微泡靶向爆破技术介导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引起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过抑制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实现心脏的保护作用。
  2.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较为全面、灵敏的检测心功能的变化,在评价DCM防治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为深入探究妊娠期和哺乳期母鼠高脂饮食(High-fatdiet,HFD)是否能改变成年雄性后代的HPA轴活动,本研究(1)监测孕期及哺乳期母体HFD暴露的成年子代基础HPA轴活动包括皮质酮脉冲频率和脉冲幅度及皮质酮基础水平的变化.(2)观察母鼠HFD暴露的成年后代HPA轴对不同应激模型如束缚(1h)、脂多糖(25μg/kg,iv)和胰岛素导致的低血糖所诱导的不同的应答反应.③通过杏仁核特
学位
期刊
目的: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cognitiveimpairment,PSCI)是卒中后最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异质性较大,从10%到82%不等,且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卒中的复发率和死亡率。目前已知PSCI的危险因素众多,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但大多都难以预防和治疗。因此,寻找PSCI的新的预测因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往研究
学位
【背景】卒中(Stroke),又称为脑血管意外,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卒中总例的70~80%。脑卒中高发病率和高致残、致死率的特点,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障碍,而且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柳叶刀》报道,对1990~2013年间100多个国家中风情况进行评估后,研究发现中国是卒中风险因素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人数达200~250万,卒中已成为我
期刊
期刊
遗传性凝血因子Ⅺ(congulationfactorⅪ,FⅪ)缺陷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首先由Rosenthal等在1953年报道,既往被称为血友病C,是FⅪ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10万~1/100万,犹太人和法国巴斯克地区发生率较高,但在中国人群中较为罕见。遗传性纤溶酶原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疾病,是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含量或质量异
目的  通过荧光素消失试验在泪道探通护理前后的运用,研究荧光素消失试验结果运用于评估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情况的准确性;探讨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接受泪囊区按摩与泪道探通的护理时机;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泪道探通护理的有效率与就医体验,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的临床实践提供最佳护理方案。  对象与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某三甲眼科医院眼鼻微创外科就诊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学位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