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香转录因子WRKY44降解机制及其互作蛋白生物功能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iem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香来源于瑞香科(Thymelaeceae)沉香属(Aquilaria)或拟沉香属(Gyrinops)植株含树脂的木材。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等药效作用,使用历史悠久,《名医别录》中将沉香列为上品。中国产沉香唯一法定来源树种为白木香,白木香树是典型的伤害诱导型药用植物。健康白木香树不能结香,需要经过凿洞、打钉、接菌、火烙、砍伤等不同伤害后才能产生树脂沉香。倍半萜为沉香中的主要活性化学成分之一,倍半萜合酶为沉香倍半萜合成途径中最关键的催化酶。前期我们实验室筛选到沉香中一个重要倍半萜合酶基因ASS1,并找到了调控ASS1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WRKY44,它是位于ASS1启动子上游W-box处的转录抑制子,类似一个“开关”。健康状态下抑制ASS1转录表达;当植物受到伤害后,WRKY44通过某种机制被降解,ASS1开始转录表达,合成倍半萜。但WRKY44是如何降解的,尚不清楚。阐述清楚WRKY44的降解分子机制是解析白木香受伤害诱导后形成沉香机理的关键点之一。基于此,本论文围绕转录因子WRKY44受伤害后的降解机制,以WRKY44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沉淀与质谱联用(IP-MS)方法鉴定与WRKY44降解相关的互作蛋白,解析了 WRKY44的降解分子机制,并对与WRKY44互作的蛋白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旨在解析白木香伤害诱导发生防御反应形成沉香的关键调控机制,并筛选出调控沉香结香的关键蛋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筛选到3类与WRKY44降解相关的蛋白。通过IP-MS实验筛选与WRKY44的互作蛋白,基于蛋白降解性质,主要关注于筛选结果中3类与WRKY44降解相关蛋白:泛素化修饰相关类蛋白、蛋白激酶、伴侣蛋白。成功克隆其中7个关键基因(AsSnRK1y,AsCDPK,AsHECT,AsRING1,AsRING2,AsRING3,AsHSP70),为后续蛋白生物功能研究奠定基础。(2)明确WRKY44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并筛选到能直接调控WRKY44泛素化修饰的RING型E3泛素连接酶RING3。WRKY44体内降解实验表明,MeJA处理愈伤组织后,WRKY44和泛素化修饰的WRKY44蛋白迅速降解,26S蛋白酶抑制剂MG132可以有效延缓WRKY44蛋白的降解速度。随后的IP实验结果与WRKY44体内降解实验结果一致。结合酵母双杂交、pull-down和BIFC实验,证实C3HC4型E3连接酶RING3与WRKY44在体内外直接互作。随后体外泛素化实验表明RING3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且能够对WRKY44进行体外泛素化修饰。获得RING3-RNAi白木香转基因愈伤,体外降解实验表明WRKY44蛋白在转基因愈伤中降解速度相比于对照组明显减慢,表明RING3直接调控WRKY44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被降解。(3)GC-MS检测表明RING3能够调控白木香中倍半萜含量。GC-MS检测RING3-RNAi转基因愈伤中倍半萜含量,结果表明转基因愈伤中检测到4种倍半萜成分(α-guaiene,humulene,aromadendrene 和 δ-guaiene),且倍半萜合酶ASS1的主要催化产物α-guaiene,humulene和δ-guaiene在转基因愈伤中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RING3/WRKY44/ASS1模块在调控白木香受伤害后倍半萜含量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筛选到WRKY44互作蛋白AsSnRK1γ,明确AsSnRK1γ能调控白木香淀粉合成途径,调控白木香倍半萜含量。通过IP-MS实验,结合酵母双杂交、pull-down和BIFC实验证实WRKY44与AsSnRK1γ在体内外直接互作。转基因实验表明,过表达AsSnRK1γ转基因愈伤中淀粉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淀粉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AGPase,GBSS,NI,SBE1,SBEII,SPP,SSP I,SSI和SS基因表达量在转基因愈伤中均比对照组中高。GC-MS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愈伤中共检测到的4种倍半萜(α-guaiene,humulene,aromadendrene,δ-guaiene)中的两种倍半萜成分(α-guaiene,δ-guaien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5)对IP-MS筛选到的AsHSP70基因进行基因家族鉴定,生信分析,表达分析和亚细胞定位,为后续深入研究其生物功能奠定基础。共筛选到15条AsHSP70基因,分成6个亚族。15条AsHSP70基因在热胁迫处理后表达水平均升高。各基因在沉香层、枝、根、茎、老叶、嫩叶、芽和花中均有表达,其中AsHSP70-1,AsHSP70-11,AsHSP70-3,AsHSP70-5和AsHSP70-15在沉香层中表达量高。通体结香技术处理植株后,15条基因在沉香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时间或不同形成层中能够显著表达,部分基因主要在沉香层中表达,表明他们可能在沉香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不仅揭示了 MeJA处理下RING型E3泛素连接酶RING3介导转录因子WRKY4降解的分子机制,解析了倍半萜合酶ASS1健康条件下不表达,受伤害后启动表达的关键分子调控网络,且首次克隆了在WRKY44降解过程中活跃蛋白AsSnRK1γ,AsHSP70基因,初步探究其在促进倍半萜合成及沉香形成中的生物功能,为揭开沉香形成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研究解析清楚了伤害诱导白木香形成沉香分子机制的关键节点,为深刻认识结香机制及高效结香技术的创新发明提供了关键数据。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慢性进行性、不可逆性间质性肺疾病,目前病因未明,治疗手段有限,预后极差。近年来研究发现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持续激活在IPF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G-Rb1)作为传统中草药人参中含量最多的活性成
学位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件频频发生,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学生的虚荣心、贪小利、单纯的心理特点实施各种诈骗伎俩,使部分学生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其背后所引发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类型和情况,结合网络诈骗的特点,尝试摸索出预防网络诈骗的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期刊
速发型超敏反应(IHRs)是机体在受到某种外界刺激后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种以支气管痉挛、血管性水肿、荨麻疹、低血压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超敏反应,分为免疫型[由抗原(Ag)/抗体(Ab)反应触发,最常见的为IgE介导的Ⅰ型过敏症]和非免疫型(由Compound 48/80、小分子药物、补体等触发,国内常称之为“类过敏”)。由于IHRs的普发性与严重性,针对该领域的药物研发是临床的迫切需求。而中医药在控
学位
期刊
背景和目的:血管内再通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DSA是ICAD介入治疗后的随访手段,但其具有侵入性和辐射暴露等风险。因此在血管内治疗后的影像学随访中需要一种无创、准确的评估手段替代DSA。本研究旨在以DSA为参考评估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随访中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材料和方法:从2017年1月到2021年6月,在我们的前瞻性数据库中回顾性地收集了 35名接受血管
学位
主动脉弓部病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其在病理类型、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上复杂多样,手术治疗对于心血管外科医生来说仍是巨大挑战。在过去几十年内,我国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诊治取得了巨大进步,针对国人特色的诊疗策略与技术已自成体系,目前基于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在国内被认为是治疗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标准术式。其中,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心血管外科医生所青睐,其优势在于能一期手
学位
当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猖獗,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一大社会公害。随着诈骗手段的不断翻新,针对特定被害人的精准诈骗不断增加,公安机关对被害人实现尽早发现、提前预警的紧迫性提高。对三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段进行解析,总结被害人行为特征。从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出发,通过网络行为分析主动发现潜在被害人,通过资金流分析发现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进而发现被害人,建立电信网络诈骗
期刊
第一部分:重症肺动脉闭锁诊疗新术式探索——一项多中心“选择性”单源化手术疗效分析研究背景及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选择性单源化手术(Unifocalization operation,UF)对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患儿的粗大体肺侧枝(MAPCAs)行单源化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PA/
学位
目的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性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该病患者以内科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但仍有部分患者因血管闭塞需外科手术及介入方式辅助治疗。近年来,TA的机制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对于这些接受药物治疗后依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控制期TA患者(Takayasu’s Arteritis in control p
学位
背景:前列腺癌(PCa)是男性人群中第二常见的肿瘤性死亡原因。放疗(RT)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方式,一直以来作为PCa的主要治疗策略之一。但伴随着放疗过程出现的放疗抵抗和辐射线引起的正常组织损伤是此项治疗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这些不足之处提供了解决机会。迄今为止,多项研究已经尝试了使用合成的纳米颗粒作为放疗增敏剂,其中不乏一些在体外和体内取得良好效果的纳米方案。但是,目前几乎所有放疗增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