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区高速公路存在线形复杂、桥隧比重大、空间转换频繁等特点,严重影响驾驶员的眼动行为与心理。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时缺少对驾驶员眼动行为规律与心理特性的考虑,导致公路景观观赏体验不理想,容易造成驾驶员视觉疲劳和厌烦情绪,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开展山区高速公路驾驶员眼动行为规律及心理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营造对策的探讨,以满足驾驶员视觉心理需求。本文在总结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与心理反应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试验条件确定驾驶员眼动及心理特性的表征指标,其中眼动行为指标有:注视持续时间、注视次数百分比、注视时间百分比、平均注视时间,心理反应指标为皮肤电反应(GSR)。根据公路线形、空间开敞与遮蔽以及隧道构造物将公路划分为20个试验路段。通过室外实车试验,获取驾驶员的眼动及生理指标数据,分析得到驾驶员在山区高速公路各试验路段的眼动行为规律与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山区高速公路环境特点,探讨山区高速公路的景观营造对策。通过本文研究得到:驾驶员心理状态大体上为开敞空间比遮蔽空间更为紧张,心理负荷更大,其中右转开敞段在三种竖向空间上的心理负荷都要远远大于其他线形路段,俯角空间上的心理负荷最大;在各线形试验段中,驾驶员注视点主要集中在前方中央区域,在转弯段驾驶员注视点会向转弯的一侧偏移,其中右转开敞段上注视点更为偏向前方右侧;在直道段上,驾驶员注视点在俯角空间上最为发散,仰角空间上最集中;在各线形试验段中,驾驶员注视持续时间较短,认知负荷较小,总体上表现为遮蔽空间上长时间注视比开敞空间的多;驾驶员在直道段与左转段在三竖向空间上对感兴趣区域的注视特性基本一致,而在右转段三竖向空间上对感兴趣区域的注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在各线形路段中驾驶员对前方中央区域的平均注视时间最长,认知负荷最大;在隧道段,短隧道进出口对驾驶员心理影响较小,长隧道驾驶员受到进出口影响较大,其中进口段比出口段影响大,且长隧道后半段驾驶员容易出现疲劳驾驶。明确山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内涵是整合和表现路域环境内的各种景观资源,优化视觉环境,展现地域文化,保证行车安全。在对山区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驾驶员在各线形路段的眼动行为规律与心理状态,提出风景点概念。从场地价值、可视性、安全感三方面确保风景点的优越性,提出风景点景观营造对策。最后针对几种不良视觉环境提出景观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