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在中国广大农村,更是农民的“命根子”。然而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土地利用发生很大改变。尤其是城乡交错带地区大量的土地征用带来大批失地“三无”农民,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为弥补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征地货币补偿安置模式的不足,留地安置模式因其保值性与增值性等特征逐渐成为重要的农村征地补偿安置补充办法,并得到政府和相关学者的重视。但从各地实践来看,征地留地安置推进缓幔,各地区处于各自摸索状态,实施效果总体还欠理想,如何更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留地安置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而留地规模的合理确定无疑是我国留地安置制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针对此方面的研究内容很少,为此本文充分运用文献研究、全面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留地安置内涵、特征的理解及留地安置合理规模内涵界定入手,在分析留地安置合理规模确定影响因素和规模合理性评价指标基础上,探讨留地安置合理规模确定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以杭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认为:留地安置体现了土地产权的延续,并能更大程度的保障农民长远生计,使农民得以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根据留地安置内涵,留地安置的合理规模测算宜基于保障农户长远生计和保护农民财产权益两种思路进行;同时通过定量和实证研究验证了当前10%留地安置基准规模的合理性和存在欠缺,对此认为应在确定基准规模基础上进行结构类型优化和区片互换调整的留地合理规模优化模型构建;并以杭州市为例验证,认为本文所探讨的留地安置合理规模确定基本思路和具体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