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已经跨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年提出了一条社会福利社会化,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北京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9064”的养老服务目标。 当前北京市养老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数为1961万人,占全国合计常住人口比重为1.46%。2009年底北京市常住总人口已达到175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244.8万人,占总人口的13.94%,养老服务需求量仍在持续增长。然而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面临经营成本高、医护资源少、设施条件差、运营困难等诸多问题。 北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的起步比较晚,对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还很不足,只以资金补贴为主,优惠政策较少。由于政策文件的级别低,各部门协调不足,各区县并未出台相应配套措施,约束力不强,导致一些政策难以落实。在财政支出方面,北京市财政安排的社会福利费支出自2004年以来的6年间平均增长率仅有2.73%,远低于民政事业费的增长水平和北京市财政收入的增长水平,这说明北京市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支持还很不够。 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模式包括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三种类型,服务的提供者既有政府也有社会和个人。发展养老福利社会化,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以及各种机构自身的特点进行功能定位和结构整合。在功能定位上,政府办养老机构应该首先满足最基本的养老福利保障,首先满足最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需要;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可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一方面承担部分基本的养老保障服务,另一方面可利用更有效率的运营管理优势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改善性养老服务,但应遏制公办民营养老机构走高端路线;民办公助养老机构应定位于满足中高端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可提供医疗康复、心理健康、休闲娱乐等多元服务。 为实现北京市“9064”的养老服务目标,应尽快从法律法规的高度出台政策,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转变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在财税政策方面应全市统筹,区县协调,解决土地和资金难题,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分级分类补贴机制,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养老机构提供融资便利扶持,推进北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提高养老服务和管理水平。